《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其最知名的悲剧作品,被许多莎评家视为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乃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果说《奥赛罗》是关于爱情的悲剧,《李尔王》是关于亲情的悲剧,《麦克白》是关于野心的悲剧,那么《哈姆雷特》则是这三者的综合,并且在这爱情、亲情与野心的悲剧中最终体现人的性格悲剧。《哈姆雷特》以王子复仇为主题,所以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于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上,而极少数人注意到哈姆雷特的爱情悲剧。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英俊潇洒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爱情呢?作为悲剧的集大成者,《哈姆雷特》如果缺少了哈姆雷特的爱情悲剧这一重要的悲剧元素,它的悲剧效果就会大大削弱,而哈姆雷特这一人物性格塑造的丰满程度也会大打折扣,可是哈姆雷特的爱情一直为人们所忽略和猜度。读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在为哈姆雷特的悲剧人生而感慨,更在为他的悲剧爱情而叹惋。这个,或者说这两个充满了高贵人性的灵魂,在意外的变故和无常的命运的打击下,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表象,无论对于何人,哪怕是对方——他们的爱人。哈姆雷特执著地追求着奥菲利娅,而奥菲利娅也发自内心地爱恋着这位王子。在她的眼中,哈姆雷特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而当魔鬼的灵魂从地狱里爬出来释放毒瘴,当美好的一切被突如其来的冲击打碎,悲剧便从此刻弥漫开来。
自古多情空遗恨。为什么王子与美丽公主的爱情竟会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碎、让人感慨的悲剧呢?哲学家桑塔耶那说,爱情的十分之九是由爱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被爱的对象。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是相爱的,要真正找出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就必须从两位悲剧主人公自身性格上去展开探索和思考。突发的变故让温文尔雅的事物突然间露出他们的獠牙,天使成了撒旦,人间变成了地狱。哈姆雷特在同幽灵的交流中发泄着多日来积聚在心中的苦痛,他看清了自己将承担什么、将改变什么。他近乎癫狂地将自己劈成两半:一半属于鬼魂,一半徘徊在人间。他以一种疯狂的姿态游荡在人间,以掩饰他内心的痛楚,并蒙蔽着世人探究的目光。当然,这种疯狂也掩饰了他对奥菲利娅的情感。他曾质问过奥菲利娅:“你贞洁吗?”“你美丽吗?”他曾告诉她:“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顶好不要让你的贞洁跟你的美丽来往。”他曾奉劝她:“进尼姑庵去吧!为什么你要生养一群罪人出来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进尼姑庵去吧。”这段话中,哈姆雷特所要影射的是他不贞洁的母亲,原本与纯洁的奥菲利娅无关,但他这样说出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伤害了奥菲利娅。他残忍地利用了奥菲利娅的爱情,使之成为自己装疯的工具;同时他也残忍地伤害了奥菲利娅那颗真诚的心,让她对自己所爱的人感到无助和绝望。奥菲利娅无数次地恳求着神明:“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她也无数次地痛苦惋惜:“一颗多么高贵的心就这样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高贵无人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和谐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于奥菲利娅,
在克劳迪斯篡夺王位后,奥菲利娅的父亲波洛涅斯和克劳迪斯一同挑拨了奥菲利娅和哈姆雷特的关系,让奥菲利娅对他的爱情产生了怀疑,从而使奥菲利娅成为被利用的工具,间接地成了刺探哈姆雷特的敌人。她曾在父亲的授意下用“至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动”,掩饰她父亲和国王的“魔鬼般的内心”,让这两个魔鬼躲在帐后刺探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然而这毕竟不是她的本心,真正的奥菲利娅是一个美丽、年轻、纯洁、不谙世事的女孩子,她爱哈姆雷特,想接受他的爱情。她之所以对他避而远之,仅仅是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虚伪压抑着她的内心,让她的痛苦不得释放。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哈姆雷特,她常说的不过几个字:“恩,殿下。”“不,殿下。”我想,她不愿,也不敢把心中的爱与痛过多地诉说给心爱的人听,她强迫自己与哈姆雷特时刻保持距离,也忍受着哈姆雷特看似已抛弃自己的痛苦。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他要说的就是我们大家的身上都可以看见哈姆莱特的影子,哈姆莱特的失败是每一个人在面对强大的外在世界的失败,他的身上表现的气质是人性弱点的集合。所以才有“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