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论文导读::因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穿插喜剧因素并不是单单为一时吸引观众。莎士比亚都有把一些喜剧性因素融入悲剧之中的倾向。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作的《丹麦史》。论文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性因素,哈姆雷特悲剧和喜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样式。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谈到喜剧的特征,他认为:喜剧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悲剧与喜剧有着严格的界定标准,两者的界限可谓泾渭分明。但从早期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到中晚期的四大悲剧,莎士比亚都有把一些喜剧性因素融入悲剧之中的倾向。所谓喜剧性因素
莎士比亚悲剧,在本论文中指的是滑稽、可笑等与严肃相对立的因素,它出自于喜剧的本质性特征。在此,我们要分析一下,莎士比亚在悲剧《哈姆雷特》中是如何把一些喜剧性因素融入其中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哈姆雷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作的《丹麦史》,故事的中心是复仇。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哈姆雷特所看到的人类的弱点(虚伪、自以为是、淫荡和唯利是图等)有很多是莎士比亚通过喜剧手段来揭示和讽刺的。一.《哈姆雷特》中的喜剧性因素1.喜剧人物波洛涅斯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的重要喜剧人物,他自命智慧,实际糊涂;他爱子疼女,却又害了他们。他的人物形象饱浸喜剧的浓汁,是十分典型的喜剧性格。他的判断时常是错误的,而且接二连三地出错,这使得观众对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价值持否定态度。他在所有场合都显得有些可笑,他对克劳狄斯与哈姆雷特,都只能算是一个陪衬的角色:他的狡猾与奸王的狡猾相比要逊色许多;他的人生哲学的观点与哈姆雷特相比是空洞的。但他在这部悲剧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他的个人魅力
正好适合做整部剧作的穿针引线人,他这个喜剧人物的个人悲剧又成为大悲剧的导火索。莎士比亚对波洛涅斯这个人物的设计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他的言行所产生的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他那样的父母与子女关于恋爱的争执与矛盾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多部喜剧中。第二幕开始波洛涅斯送儿子去法国读书让仆人去探听儿子在法国的言行,那种充满喜剧性的谈话却让人捧腹。这正是凸显了波洛涅斯的爱探听、好为人师、谎话连篇和自作聪明怪癖。波洛涅斯对儿子的关心又不放心,他作为喜剧人物的自作聪明却昏聩透顶被生动地描绘出出来,试想有哪个正派明智的父亲为了探听儿子的言行会自己主动编谣言陷害儿子?波洛涅斯知晓事事而事事不知的的糊涂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波洛涅斯的怪癖更体现在他自作聪明地周旋奸王、王后之间,做奸王的惟命是从哈巴狗,净干些偷听、传话和挑拨是非的下作勾当,他躲在帐幕后偷听而被哈姆雷特刺死时,哈姆雷特对他作出了评价:是哪个鼠贼?要钱不要命吗?我来结果你免费论文下载。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就这样,波洛涅斯因为偷听的怪癖成了奸王的替死鬼,他的死虽毫无壮烈可言,但却是剧中人物命运转折的重要一环,奥菲利亚因此发疯、溺水,勒替斯因此替父报仇,才导致了悲剧的结局。波洛涅斯这个糊涂可笑的小人物掀起的却是血雨腥风的大浪。
2.借哈姆雷特之口阐明小丑的作用创作《哈姆雷特》时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演员、剧作家和剧院股东于一身,是他生命和戏剧创作的黄金阶段。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哈姆雷特》一剧进行到第三幕第二场时,哈姆雷特与伶人上场,他本该向伶人交待如何更加活灵活现地演那场用毒药注入国王耳朵进行谋杀的哑剧,但他却与伶人大谈戏剧:话剧该如何讲台词呢?一个字、一个字打舌头上很轻快地吐出来;话剧演员演出重要的手段有两个,一是语言,二是动作,因此你应该接受你自己赏识的指导,把动作和言语互相配合起来;做一般演员如此,扮演戏剧小丑,更不可临时编一些话加上去,用自己的笑声,引起台下一些无知的观众的笑声(第三幕第二场)这一方面明确说明莎士比亚娴熟运用的戏剧理论:在悲剧中用小丑这种喜剧媒介引起观众的笑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情不自禁改变身份,取代哈姆雷特走到前台亲自阐明应该如何演戏的想法跃然纸上。这样的复杂化也不是不合时宜的噱头,因为莎士比亚悲剧中穿插喜剧因素并不是单单为一时吸引观众,喜有喜的原因,悲有悲的目的,他的戏剧就是为揭示善恶的本来面目,刻画真实的人,悲中有喜,庄中有谐。3.小丑插科打诨
第四幕结束时是奥菲利亚发疯后淹死在河水里的悲剧场面,紧接着的却是第五幕开始时掘墓人同哈姆雷特插科打诨极尽调侃之能事:他们讨论绞架牢固的问题;边掘墓边唱歌;拿着骷髅开玩笑;谈论人死后多长时间会腐烂。这样荒诞的喜剧场面不仅不显突兀,反而与哈姆雷特所处的艰险环境相融统一,完美结合。正是听到小丑的有关生死的议论,使哈姆雷特受到了启迪,放弃了选择死亡。小丑们的喜剧性因素使剧中人物性格表现得更真实,并且使人们在紧张恐怖的情绪得到暂时的调节,同时还可以加深我们对悲剧人物所处环境的了解。这些在调侃玩笑中谈论死亡的黑色幽默也预示着戏剧发展的死亡的悲剧结局。他们掘墓时随口哼唱的歌谣耐人寻味:谁料如今岁月潜移,老景催人急于星火莎士比亚悲剧,两腿挺直,一命归西,世上原来不曾有我。这嬉笑间道出的至真道理让智慧过人的哈姆雷特与他们对话时都不得不提醒自己:讲话可得小心,稍有含糊就会出丑。王子与掘墓人还有这样一段对白:王子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掘墓人那正是小哈姆雷特出世的那一天,就是那个发了疯给他们送到英国去的。
王子嗯,对了。为什么他们叫他到英国去?掘墓人就是因为他发了疯呀。他到了英国去,他的疯病就会好的,即使疯病不会好,在那边也没有什么关系。王子为什么?掘墓人英国人不会把他当做疯子;他们都是跟他一样的疯的。(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一场)这段对白中,掘墓人嘲弄英国人都是疯子。疯癫成为对世界普遍意蕴的隐喻,这疯癫意象在展示世界和人的荒诞性。这也启发了后来的荒诞派戏剧家们对人世的荒诞进行进一步的诠释和演绎。这里的掘墓人仿佛就是生活的无动于衷的旁观者,他们和人们保持一段距离,从人世间的利害关系中超脱出来,他们不动感情地对一切进行嘲弄。4.疯癫之实
哈姆雷特自身具有喜剧特点,尽管他是忧郁王子,但那仅限于他自己内心纠结时,他的内心独白充满思辨的深刻哲学思考;当他与人交往时,他则戴上了另一幅面具,时而戏谑,时而轻狂,时而反叛,时而疯癫。国王虚情假意地问候哈姆雷特时,哈姆雷特内心痛苦但又不能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莎士比亚通过牢狱等意象表现哈姆雷特的忧郁和痛苦,而得后来的疯癫也是用诸多意象表现的。他说自己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变色蜥蜴、吃空气看似可笑的疯话,却是哈姆雷特痛苦内心的真实写照。它暗喻了他装疯卖傻,但心知肚明莎士比亚悲剧,为了伺机报复不得不过着变色蜥蜴般的生活。实际上,变色蜥蜴作为动物本身的属性,它们没有什么滑稽可笑之处。在生活中那些动机与效果、内容与形式不一致而引人发笑的事和行为,像哈姆雷特这样高贵而深刻的王子却说着不着边际的疯话,这才是喜剧性的。这正符合黑格尔所说的:喜剧要有深刻而丰富的精神基础,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最高度的深刻意义。
莎士比亚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戏剧中深刻地揭示了他所处时代的普遍状况,他用独特手段把对某种情况的判断和训诫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戏剧人物的行为和话语中,使他的作品在引起审美愉悦的基础上,导向更深层面的思考。疯癫意象正是其突出的例证。莎士比亚揭示了疯癫在人类生存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理性无可承受之痛的负载者。用疯话言说正是一种独特的反讽戏谑的揭示人生之痛的手法。5.文字游戏和双关语的应用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人物中最具幽默感和喜剧天赋的一个。他不仅与小丑们打得火热,更热衷于文字游戏,善于使用双关语制造喜剧气氛。5.1文字游戏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用文字游戏表露很多难以言表的深层含义。(1)哈姆雷特与奸王的第一次交锋,奸王称呼他我的侄儿哈姆雷特,我的孩子时,哈姆雷特的旁白是: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关的路人。原文为Alittlemorethankin,andlessthankind.(Hamlet:I,ii),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哈姆雷特用文字游戏来反驳奸王称自己为侄子(kinsman),我的孩子免费论文下载。这句话揭露了奸王的虚伪,哈姆雷特把自己的形象变成与揭露时弊的小丑无二。这样,笑的本能和人类合群的本能被紧紧地联系起来。哈姆雷特因此也离观众更近了。
(2)斯坦利威尔斯《在莎士比亚作品中找性》指出哈姆莱特对奥菲利亚说Anysho.含有下流的含意。英文country一词中的count部分与表示女性器官的禁忌测cunt发音相同,而哈姆雷特的所谓乡村事宜的含义便可想而知了。这些与性有关的文字游戏和内容后来大多数都被收入到了各种关于莎士比亚的淫秽用语词典和词汇集中,均可在戈登威廉斯(Gordons)的著作中查阅到。5.2双关语Hamlet:Thoudostlieint,tobeint,andsayitisthine:tisforthedead,notforthequick;thereforethouliest.(Hamlet:V,i)你在里头,又说是你的,这就是在里头胡闹。因为挖坟是为死人,不是为会活蹦乱跳的活人,所以说你胡闹。(朱生豪译)Lie的双关语莎士比亚在多部剧中用过。Lie一词兼有撒谎和
睡、躺之意。这是一段哈姆雷特与掘墓人的对话。此双关语竟然把掘墓人视为死人,这是黑色幽默。其实其中含义深刻:生活在一个由暴君主宰生杀大权的国度,没有自由,没有安全莎士比亚悲剧,这与死人何异?二.《哈姆雷特》中喜剧性因素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其中的喜剧性因素特点作如下归类:1.喜剧性情节使人物性格多样化。哈姆雷特是典型的例证,他们本是王子这样身份高贵的人物,但却口出粗话,甚至疯癫,这样的喜剧性因素突出了人物遭际对人物的影响,使人物性格更丰满,更多样化。2.喜剧性人物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强大推力。喜剧人物波洛涅斯自作聪明反而糊里糊涂地死在哈姆雷特剑下,没有他也不会有复仇所带来的悲剧高潮和大死亡的结局。3.
喜剧性的语言所制造的喜剧效果调节气氛,拉近戏剧与观众的距离。哈姆雷特在假疯的状态中,他看到的世界是从躯体下身的角度展示的,这种下身的形象的粗俗言语中又是与留存的崇高形象结合在一起的。出身高贵而高尚的他开始与小丑同曲异调,共同用他们粗俗的语言达到向观众传达欢乐精神的目的,这就是巴赫金所谓的狂欢式戏剧对日常生活世界压抑的公开挑战。三.结语莎士比亚在悲剧中加入喜剧性因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欣赏水平,不仅仅在莎士比亚时代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有限,即使是在今天,观众的兴趣点、审美倾向和文化层次也是参差不齐的,多样化的悲剧吸引了更广大的戏剧观众,这也是莎士比亚悲剧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