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2、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从而掌握作者所介绍的建筑领域的知识。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3、掌握比喻修辞的作用,能够恰当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2、体会大师的科学严谨态度和强烈的民族情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体会大师的科学严谨态度和强烈的民族情怀。教学难点掌握比喻修辞的作用,能够恰当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 启发探索独立思考概括分析3
课题教学过程分层次学生活动设计一、图片导入生活在兰州的大部分人都去过一个著名的公园,那就是“五泉山公园”,请同学们先看看五泉山的两张照片,大家能否说说其中建筑物的特点呢?我们再来看看乔家大院的样子,北京四合院的样子,同学们是否看到了这几种建筑物相似的地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一篇建筑小论文《中国建筑的特征》。二、文本解读(一)课文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请大家指出这个短语的中心词。明确:中心词是“特征”,“中国建筑”是修饰词。(二)作者一共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请同学们将写每个特征的文段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并交流。1、三个主要部分2、平面布置对称向南户外空间3、木材结构立柱和横梁4、斗拱5、举折,举架6、屋顶瓦面弯曲四角翘起7、朱红色8、构件交接部分大半露出9、有色琉璃砖瓦1—2介绍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3—5介绍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6—9介绍装饰方面的特点。(三)在作者介绍了九大基本特征之后,作者又提出了中国建筑的哪两个问题?如何理解?1、中国建筑的“文法”明确:比喻手法,借语言文字中的“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2、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既有一贯风格,又有独特个性。(四)全文思路整理三、能力提升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明确:展示图片激发兴趣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并概括发言教师板书教师提问学生快速浏览、思考,归纳要点并发言3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归纳比喻手法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四、练笔写一段话,描述一下你未来所居住的房屋的样子,适当运用比喻的修辞,50字左右。五、总结全文并体会梁思成先生的爱国情怀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教育学、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认真学习本文,我们不仅学到了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的科学知识,同时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还体会到了梁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生寻找比喻的修辞,并体会比喻手法的作用5分钟时间完成板书设计:总体特征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基本特征文法可译性引论主体结语中国建筑的特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