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与特征王从新2008.4.25
一、中国建筑的材料及其特点1、主材是木材,基本特征是比重轻,其次是材质软但强度大韧性好。材质软便于加工可切割成各种造型,因此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在世界上堪称一绝。强度大韧性好又决定了可以建造跨度较大的框架结构,空间处理也比欧洲古典建筑灵活。
2、木材创造了大跨度框架结构,也造就了结构复杂多变,造型玲珑剔透、勾心斗角、轻盈舒展等特征。除欧洲哥特式建筑具备此特征,其他均不具备这种独特造型语言。
3、木材造就了中国建筑的装饰装修特征,木构件精雕细刻,品种繁多,木饰彩面彩画灿烂辉煌,形成了中国建筑色彩热烈而庄重、美丽而深沉、华贵而不浮躁的特点。
二、木构架的种类与结构特征1、大木作:中国建筑的承重形式是以木构架承重为主体,以其他材料做围护的基本特征的建筑体系,承重骨架主要以柱、梁、檩构成,这三大构件成为大木作,是中国建筑的主体。(也包括椽和斗拱,门窗隔扇栏杆等为小木作)2、种类: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1)叠梁式(抬梁式)我国应用最广的结构形式,尤其在北方。梁柱结构体系。应用很广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空间相对灵活;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构成形式:基础上立柱,柱间横向与纵向由梁连接,每间梁上放小立柱(瓜柱),纵深方向在瓜柱上再置梁,梁两端再承接檩,依次层层叠加。房屋进深越大,叠层越多。
叠梁式的基本构件柱:角柱、檐柱、中柱、金柱、山柱、瓜柱;梁:由所支承在上面的檩木根数而命名。承受几个檩子就叫几架梁;檩: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致。有檐檩、脊檩、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挑檐檩。
(2)穿斗式(立贴式)檩柱结构体系。在南方使用很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整体刚性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故有时与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叠梁式用于中跨,穿斗式用于山面)。
穿斗式的基本构件柱:每根柱都落地,多见于川、滇等地。有些柱落地,有些不落地,而插于下层穿枋之上,多见于湘、鄂等地。穿枋:穿过横向柱间将柱联成排架式屋架的构件。挑檐:用挑枋穿过柱子,承托挑檐(檐檩),其尾穿入内柱,或是置于穿枋之下,也可用穿枋出头挑檐构成墙倒屋不塌。构成形式:基础上立柱,柱距密柱径细,落地柱与短柱相结合直接承檩,柱间不用梁架连接而是用穿枋联系,出檐则由柱上伸出的挑枋承接。
左:湘西穿斗式右:穿斗式实景
(3)井干式采用木头围成矩形木框,层层叠置,形成木头承重的墙体。大多于林区,外观厚重而原始,应用范围窄。如广泛应用,自然环境将不知破坏到何种程度。
井干式建筑
3、木构架的结构特征(1)梁柱结构抗震能力强。榫卯的穿插结构,抗拉力由伸缩的余地。
(2)空间的单元组合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以“间”为单元,能组合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形象,也就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提出的流通空间理论的先导,也是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理念的基本条件,依据不同的气候地理,空间可围可透,给灵活组织空间提供了技术的可能,是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潮流的根本所在。
(3)中国木框架结构技艺上经过数千年的繁复演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梁柱作为承重构件,墙面犹如皮肉附于骨架可有可无,空间既有灵活性也有通透性。与欧洲古典的厚墙和石梁板绝然不同,即便哥特建筑也不如中国构架来得纯正。
4、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中国建筑从形制上也可分为两种:一是大式建筑,其特点是因有斗拱而称,相反没有斗拱称为小式建筑。大式主要构件即柱梁珩和斗拱。小式构件基本一样,不过珩称为檩,少了许多步架,两者统一为叠梁式建筑。
三、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中国建筑自汉代开始形成一个繁荣时期,并初步形成定制。至唐宋达到全盛,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开始出现尺寸规格化,就是古老的模数制出现了。唐代建筑体现的艺术风格是真实的成熟,显现出泱泱大国的风采。山西五台山南禅寺
天津独乐寺观音阁(宋)宋代建筑水平有新的提高,科学技术较大发展,建筑品种多样化,商业城市的出现冲破了唐代的礼坊制,模数制成熟,政府颁发建筑规范——《营造法式》。宋朝建筑无论屋顶造型组合,还是装修色彩都大大发展。结构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风气,给人明朗豪放的清新感觉。唐宋建筑给人整体印象是浑然大器,雄浑博大。
故宫乾清宫明清建筑由宋的舒展开朗向严谨稳重过渡,有些构件从功能性向装饰性发展,结构的合理性渐渐失去,代之而起的是逐渐繁复的装饰风格。官式建筑的装修和彩画日趋定型,门窗隔扇天花基本定型,彩画花纹较宋代活泼,明家具发展成熟享誉世界,成为中国家具的代表。
中国建筑四大优点1.木构架建筑自身框架的结构就具有结构美的天然因素,它的美天然而朴实。右为山西万荣县飞云阁
2.轻盈玲珑的翼角结构,复杂的起翘与出冲技术,它的美是舒展而上扬的。图为湖北武汉黄鹤楼
结构复杂的斗拱技术承载了屋顶,加大了屋顶的上出,增强屋顶与墙身相接的美感,过渡自然舒缓,并增加了建筑的深度与层次图为山西应县木塔及其斗拱局部
4.由于防腐的需要而产生的彩绘技术是建筑色彩更加绚丽多彩,辉煌夺目。
建筑欣赏——黄鹤楼湖北黄鹤楼以“千古名胜、天下绝景”饮誉天下,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以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千古流传。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经1700余年,屡毁屡建,至清光绪10年(1884年)间的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后,百余年内未曾重建,至1981年时才开始重建。
古黄鹤楼“共分3层,计高92丈,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建的黄鹤楼主楼高50多米,五层,攒尖楼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建筑欣赏——滕王阁始建于653年,为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元婴曾被封滕王,故名。今之滕王阁乃仿宋建筑。1108年,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1942年,梁思成偕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第29次重建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营造法式》设计。
滕王阁主体净高57.5米,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瓦件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台座下有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滕王阁水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