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课件教案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说木叶课件教案资料

ID:804462

大小:797.5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林庚说“木叶”gēng 学习目标1、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 识词释义1.词语认读袅袅灼灼涔阳窸窣褒寒砧言筌(niǎo)(zhuó)(cén)(xīsū)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tiáo)(pǔ)(gāo)(dìng)(bāo)(zhēn)(quán)沈佺期(quán)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2.词语理解 一、初读,浏览:本文1-3段涉及了哪些诗句?这些诗句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整体感知 “木叶”为诗人钟爱。(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二)“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落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为什么古代诗歌中很少看见“树叶”呢? (三)“树叶”却无人过问,“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树叶”“落叶”无人过问,“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1-3段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2、(4-6)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现象)(分析)(总结)理清思路 合作探究重点阅读4、5、6三段1.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2.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3、阐释“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4、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 1.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明确:“木”→(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疏朗→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树”→(潜在形象)满树的叶子→(联想)饱满→不是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自屈原开始就把“木”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所以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 2.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饱满)(空阔) 总结对比树木艺术特征枝叶繁茂绿色枝干褐绿色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意思情味饱满疏朗适用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秋风叶落 3.阐释“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暗示性 4、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树叶”: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可简化为“叶”。“木叶”:“叶”常被排斥在“木疏朗形象之外。“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拓展延伸:只要提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比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月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酒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中翻出新意来。练习一:梅 关于“梅”的意象讨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练习二:柳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予的思想情感。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当堂检测:高考在平时 B【解析】“刚柔相济”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符合句意;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的起了变化。这里用于“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属使用对象错误;“筚路蓝缕”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误解词义;“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遇,主语应是人,使用对象错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