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导学案学生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说木叶》导学案学生版

ID:804563

大小:4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前寄语:有种力量叫放大目标,有种智慧叫把问题缩小,有种承诺叫人生诚信,有种约定叫顶峰相见,有种幸福叫结缘惜缘,有种信念叫必定成功。《说“木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2、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木”与“树”、“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学习方法1、朗读法       2、探究法3、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4、举一反三迁移应用学习课时二课时预习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使用说明: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未读课文,不做学案。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知识链接:一、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阅读文章第5段)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意象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木”“叶”如此,更有其他意象。如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关山、杨柳、兰舟、长亭等物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而南山、幽居、禅寺等则多与隐逸情怀相连。这些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含义,从而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2002年全国卷17题选择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为:“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柳”,留,二字同音,有“留客”的含义。因此古人有折柳赠送的习俗,也寓示着朋友、亲人将要远离。“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在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二、诗歌意象 “意象”一词是诗词欣赏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5- 课前寄语:有种力量叫放大目标,有种智慧叫把问题缩小,有种承诺叫人生诚信,有种约定叫顶峰相见,有种幸福叫结缘惜缘,有种信念叫必定成功。《说“木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2、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木”与“树”、“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学习方法1、朗读法       2、探究法3、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4、举一反三迁移应用学习课时二课时预习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使用说明: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未读课文,不做学案。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知识链接:一、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阅读文章第5段)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意象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木”“叶”如此,更有其他意象。如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关山、杨柳、兰舟、长亭等物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而南山、幽居、禅寺等则多与隐逸情怀相连。这些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含义,从而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2002年全国卷17题选择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题目为:“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柳”,留,二字同音,有“留客”的含义。因此古人有折柳赠送的习俗,也寓示着朋友、亲人将要远离。“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在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二、诗歌意象 “意象”一词是诗词欣赏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5- 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作家作品”。三、作家作品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学生们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贺知章那首名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正是因为林庚的挖掘,在课堂上传于学生,而后选入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的。 人物评价:燕园,少了一位良师;天堂,多了一位诗人。――载自北京大学校园网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四、整体感知熟读课文,认真研读,按意象分类积累诗词名句。文章第二段开篇就明确在概念上“木叶”就是“树叶”,但在文学语言上却又给人不同的感受,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文章相关语段提供的信息加以概括?阅读中……一、注音:万应锭()桅()杆 接踵()而至寒砧()迢()远窸窣()心有余悸( )门闩() 姣姣() 恽(  )  灼灼(  )  寒砧(  )     筌(  ) 冉冉(  ) 翩翩(  ) 征戍(  ) 二、辨析下列字形并组词。      袅 () 琅()      盅()  枭()朗()蛊(  )迢()    诏() 昭() 羯()歇()竭()二、预习检查引1:与树有关的诗句  和叶有关的: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 引2:和木有关的诗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三、探究案1、快速阅读第一段,概括中心。(请同学们厘清材料和观点关系,留意指示代词“这里”)2、第二段在引用诗句时有“树”“木叶”“落木”等意象,作者想表明一个什么观点?(留意段末指示代词“这里”)3、“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4、6段相关信息概括)4、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结合文章第五段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5、“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参照文中例句中意象的特点)意象颜色触觉意味或韵味树叶木叶落叶落木(意味)-5- 比较“疏朗”与“疏落”6、概括各段的段意(1)(2)(3)(4)(5)(6)(7)7、课文小结(1)体察诗歌艺术的精微之处(语言的暗示性) (2)提高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8、随堂练习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据此,有些同学觉得分析诗歌很容易了,以为只要记住常见意象的基本寓意,那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鉴赏诗歌了。的确,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蕴,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或语境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学们在具体的诗歌的分析中还是要考虑具体的语境的。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梅花》,境界就迥异。试分析三首诗词的各自境界。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卜算子•咏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