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林庚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结构;2、把握“木叶”与“树叶”的艺术特征;3、深入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会具体分析运用。
正音袅袅照浦褒扬灼灼亭皋寒砧涔阳万能锭言筌窸窣柳恽林庚niǎopǔbāozhuógāozhēncéndìngquánxīsūyùngēng
一:理清文章思路文本研讨
(1)段:自屈原以来,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2)段:在古诗中,单用或者时较多,极少用,而常用,并发展到,原因何在?“木叶”“落木”,“树叶”不同关键在字。(3)段:“木叶”为古代诗人钟爱的形象“木叶”“叶”“树”“树叶”“木叶”“木”“落木”
第4、5、6段:“木”的艺术特征及原因第7段:“木叶”与“树叶”在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
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二、问题探究研读4、5、6段:找出“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2、填写下表,归纳比较“木叶/落木”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季节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木叶/落木树叶春夏之交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枝叶繁茂碧绿(叶)褐绿(干)干燥柔软空阔疏朗饱满绵密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密密层层浓阴满地黄色微黄意蕴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___。空阔高___多悲风,海水杨其波。疏朗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3、探究:“木”有两个艺术特征的原因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语言有概念的意义,也有潜在的意义。中国诗具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暗示性)特征。“暗示性”源于词语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双关意义等。“意”就是词语字面意义以外的意味、意境,就是“潜在的力量”。
拓展练习一、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示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戍卒的离乡之苦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贬谪之苦思念之情脱俗之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圣洁坚贞
二、运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来分析诗歌意象的意蕴。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落木”干燥淡黄,易让人想到诗人一生萧萧不得志,苍老多病之苦。“落木”给人空阔疏朗之感,山高水远,尽显诗人孤独、客居飘零之愁。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让人想到诗人的一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红心,喻示了大公无私的献身精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悲伤惆怅家国衰败人生迟暮生活失意
知识结构古诗人钟爱“木叶”“木叶”的艺术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现象原因理论以小见大现象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