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学设计7 一、文化常识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疏」也写作“书”,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文章,如汉朝贾谊的《论积贮疏》,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等。 当然,关于这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随着不同的时代也有变化。 二、作者简介 李斯,字通古。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1.人生启示 从厕鼠和仓鼠的对比中获得人生启示: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史记》 2.名利仕途 ①一只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仓鼠 1、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2、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3、秦统一天下后,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4、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最为著名。 ②一只利欲熏心的硕鼠
1、引同窗好友韩非到秦国,又嫉妒其才能,将其设计害死。 2、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所有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3、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3.司马评价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三、背景简介 公元前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 秦始皇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劝阻秦王。 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 四、各段分析 1、开头表明观点,指出逐客是错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语气谦和。 2、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 穆公求贤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3、用物与人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由物及人) 1)、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2)、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必出于秦然后可……
3)、弃秦乐取郑卫之乐……若是者何也? 4)、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4、理论概括论述,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五、全文结构(见课件) 1、表明观点——(逐客是错误的)窃以为过已。 2、史实论证——(客有功于秦国) 穆公求贤士——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得范雎 3、类比论证——(不利统一大业)爱异国物却逐外国人 4、归纳论证——(逐客危害秦国)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六、全文总结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七、拓展思维 一、文章如何说明逐客的弊病? 本文第四段是从理论上直接阐明逐客之害。逐客的结果必然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这样做简直就是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这样说明逐客的弊病,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这个结论对于雄心勃勃的秦王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指出文中的铺陈部分,并说明其表达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说明客卿之功。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国君与当今秦王的大量事实作论据,第三段作者详细铺述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的事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文章说服力。 三、举例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本文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即反复采用正面论述和反面推理相结合、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第二段中,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的事实是正面论述,“向使”句以下转入反面说理。第三段中,秦王重用“异国之物”与用人上的“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形成对比。第四段中,五帝三王之成功与秦王却客以助仇,也是正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