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谏逐客书背景:“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思考:1.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议论文要做到内容充实、结构清晰分几部分比较合适?2.结合李斯的处境,设想如果你是李斯你会如何行文?3.文章要达到说服目的应从何入手?李斯进谏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层次结构第一段:中心论点——逐客是错误的。第二段:历史事实论据——重用客卿,使秦国富庶强大。第三段:现实事例论据——重物轻人,非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第四段:理论阐述——纳客则天下无敌,逐客则成就诸侯功业。第五段:总结全文,深化论点——逐客危国。
主要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法: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第二段:正面论证四位君王重用客卿则建功立业,反面论证若四位君王却客疏士则秦国无富利强大。第三段:秦王重异国之物与轻异国之士对比。第四段:纳客之利与逐客之害对比。今昔对比:四位君王的唯才是举与秦王的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援引论据充分有力,事实胜于雄辩。反复正反对比,纳客与逐客利害昭彰,反差强烈。排比句、对偶句联翩,行文气势充沛,富于感染力。论证始终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说服力强。(根本原因)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韩非终将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读《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与同罪。……”
琅邪台刻石拓印
李斯墓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史记·李斯列传》
本课要点1.举例说明本文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2.说明使秦王收回成命的最主要原因。3.分析论证过程与中心论点的关系。4.试述本文的语言特色。(排比、对偶、用词传神变化、句式参差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