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王易红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并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三四句结构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极好范例。二、说设计理念(融合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标又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让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猜一猜、认一认、做一做(做游戏、课前布置做动物头饰)、读一读(读儿歌)、背一背、演一演、编一编(创编儿歌)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将美术、科学知识
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整合资源,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努力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知识目标: 1、巩固识记本课11个二会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巩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动物爪子和图画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流程:(一)目标导学 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所以,我设计了猜迷语导入的环节引出“雪花”,再播放课件
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每年的这个时候动物们都要进行画画比赛,评评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紧接着出示本节课的导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问题导学1、巩固识字a.开火车识字b.交流识字方法C.朗读识字小儿歌d.识字游戏:步步高2、悟读明义我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悟读:先范读,再自由读,相机出示这一环节应思考的问题: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儿歌讲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画?他们是怎样画画的?这样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同时也符合个性阅读的思想,尊重学生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开拓思维。
读书之后,学生进行汇报阶段:在这过程中,老师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相机指导情感朗读和解决课文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重难点:比如1、教学时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2、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并且拓展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三)拓展导学自然过渡到拓展导学这一环节(学生交流、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这样就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四)导学反馈1、背课文:2、学生自编动作,戴上动物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五)作业延伸1、将今天的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4、写一写:(仿照儿歌,自编儿歌写下来)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将他们的作品编进儿歌。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考虑到课件里的图片很直观、形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抓住重点,不与课件重复,所以我是以文字为主,这样也进一步巩固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