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迅小说的钥匙——以《祝福》为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解读鲁迅小说的钥匙——以《祝福》为例

ID:806387

大小: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解读鲁迅小说的钥匙——以《祝福》为例杨忠玲摘要:至今,鲁迅小说的教学仍被“阶级分析法”绑架,与学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许多教学设计虽然形式上花样百出,却都未抓住鲁迅的“生命关怀”这个钥匙。只有以文为本、以人为本的解读,才能使学生看见一篇真实的《祝福》和一个真实的鲁迅。关键词:鲁迅祝福生命关怀从上中学,到教中学,没听过哪个中学老师把鲁迅讲明白的。上中学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受:老师没讲时,我读鲁迅的文章还觉有什么东西在触动着我;老师讲了之后,我的感觉尽失,反倒与鲁迅有了隔膜。倘若教了一辈子,都是仅仅按“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来解读《祝福》,那可真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熟睡的人”了。不但自己睡,还要把学生催眠。那么,我们充当了什么角色?幸运的是,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是鲁迅研究学家。听了他的课,看了他的书,方知祥林嫂并不惹人烦、孔乙己并不可笑、九斤老太并不糊涂。 时至二十一世纪,新课改进行,恰是重新认识鲁迅之契机。我将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借此平台供大家参考。一、鲁迅作品教学之现状曾经观摩过一些《祝福》课例,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解析文本,都很有独创性。有的老师通过关注人物表情来分析人物心理活动,例如在分析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时,显得很有新意。有的老师能够从精神层面一一分析各种人物,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解读方法。可惜的是,几乎所有老师最终仍将祥林嫂的死因归结为封建礼教。二、辨析《祝福》之思想当然,封建礼教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如果鲁迅仅仅是个反封建的斗士,那么现在已经不是封建社会了,他就没必要出现在现在的课本中了。难道我们看过去的文章,只是为了证明过去罪恶黑暗,而现在美满和谐吗?什么是经典?经典是价值超越了时代的东西,经典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使人产生深刻体悟的东西。无论是《红楼梦》,还是鲁迅,我们都不应以阶级斗争的思维去解读。要知道,其他人可以利用文学,但语文老师绝对不可以失去辨别真伪的双眼! 封建礼教不会直接蹦出来砍了祥林嫂,它是通过人群来杀人的。但如果人群不想杀人,它还是杀不了人。而人群是怎样的人群呢?他们冷漠、自私、残忍,有等级划分观念。这些心态和意识,归结起来就可以杀人!而封建礼教正是在这样一群人身上,才能够大行其道。因此,病根不在于抽象的“礼教”,而在于具体的芸芸众生。看看现在的人生吧!有没有冷漠?有没有自私?有没有拿不幸的人来取乐的残忍?有没有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心态?有没有见到领导就不由自主地毕恭毕敬、尽力讨好的行为?这些即使不能毁灭人的肉体,也足以毁灭人的自我意识,让人虽生犹死。现代社会的教育者,不应该自欺欺人地借“封建礼教”来逃避自我省视!鲁迅作品教学,重在思想内涵。切不可形式新而内容旧,换汤不换药。三、解读鲁迅之钥匙鲁迅与“革命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而鲁迅的立场是普通人的生存。鲁迅没有致力于空泛的“社会批判”;对于中国人生存权利的关注,是鲁迅文学活动的基本层面。如《祝福》、《孔乙己》、《狂人日记》。他对于“国民性”的批判集中于考察人的“自我意识”问题,它包括独立的人格、理想与信仰等等。《离婚》中的爱姑就是一个在关键时刻丧失自我意识的典型。 鲁迅没有将传统“国民性”的承载者视作绝对讽刺与鞭挞的对象,相反,倒是常常对他们怀有深厚的同情。在阿Q的悲剧里,鲁迅读出了所有中国人共同的遭遇,于是,他能够超越简单的“社会批判”与“国民性解剖”,将问题同时引向普遍的生命关怀的高度。鲁迅的生命关怀使得他面对一切生命现象都富有超越于常人的自我反省精神。在这种自我反省背后,是一种对于自我生命局限性的深刻认识,它比过去所谓“知识分子劣根性”的社会批判更真切更动人。在《祝福》中,“我”遭遇了无法回答祥林嫂的生死问题的尴尬,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是所有生命的最本质的困惑。《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也是如此。其实,站在生命的立场上,我们无法嘲笑孔乙己,反而发现这位失败的读书人与我们自己的联系。在我们的社会里,也照样存在着事业竞争中的失败者,我们完全有可能成为失败人群中的一员,我们的命运不一定比孔乙己更好。当我们真诚地感受到了孔乙己的无奈与痛苦,也就对鲁迅的悲悯情怀有了更深的体会。如果语文老师们能够抓住“生命关怀”这个钥匙来关照文本,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你将发现,鲁迅离你的心很近。四、请把你的杯子倒空要想用旧杯子喝新茶,要先将杯子里原有的水倒掉。要想认识一个真实的鲁迅,先要清除头脑中的旧认识。 鲁迅当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弊端最无情的批判者,但他从来没有像《道士塔》的作者那样将诅咒的恶意轻易地施加于一个个体的生命之上。相反,对于生命的深厚的同情却是他最温馨动人的一面。一个刚劲的战斗着的鲁迅同时饱含着对于生命的最“柔软”的爱护,这就是鲁迅的丰富与复杂。鲁迅是人,是一个历经衰变、勤奋坚韧的人,是一个真诚博爱、苦心济世的人,是一个幽默和蔼、童心不泯的人。可是有些人给鲁迅戴了面具,使他看起来高大严肃,一脸革命相,令人无法亲近。鲁迅并不是为某一个时代、某一个政党服务的,他是独立的,他从未以哪个阶级的立场去思考,他脱离体制而存在,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惟其如此,才能看得深刻,写得犀利。读他小说的感觉,正如切除人身上的毒瘤时,为了不影响大脑而不用麻药,病人会感到割肉之痛。于是有的人不愿让医生彻底切除,以免割到肉而痛楚;有的人不屑救治——反正大家都这样,割了反倒不正常;有的人则大骂医生:没事让我们受痛,你有病啊?那么,是否有不畏痛楚的人?让我们结伴同行吧!参考文献:李怡《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孙郁《鲁迅不是什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