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教学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做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创作背景: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水浒传》吸收很多方言俗语,今天多成了成语,如:“不怕官,只怕管”——不怕职位高的官吏,只怕顶头上司。(第二回);“发昏”——发昏,原指开启昏愦。“发昏章第十一”本佛家语,借以谐谑,谓神智不清。(第二十六回)“不打不相识”——因误会而冲突,却因互相了解而结交。(第三十八回);“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有明确复仇目标,不会伤及无辜。(第二十六回)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不能长久维持美好境界。(第四十四回);“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只闻名声,不如会面好,见了面知道比传闻更好。(第三回);“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意谓人心难测,奸诈莫辨。(第四十五回)
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沧州遇旧交密谋害林冲好言劝教头草场交接出门沽酒刺杀仇敌情节复述
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料场(发展)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小说的情节及结构:
思考1.林冲性格是怎样变化发展的?提示: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提示: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提示:当林冲知道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这时林冲是什么态度?提示:草料场火起,想置自己于死地时,林冲是什么态度?
软弱忍辱不思反抗识破阴谋激起怒火得过且过委曲求全心有疑虑随遇而安委曲求全清醒认识手刃仇敌逼上梁山林冲性格发展的动态曲线
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
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吗?明确:“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猪林,逼到草料场的火海。林冲则能忍则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方醒,面对“逼”,“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善良安分委曲求全随遇而安奋起反抗逼
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体会林冲这一文学形象的深刻意义。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所以我们说,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一文学形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本文有几处描写风雪?提示:1、直接描写风雪。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风雪(环境描写)内容写法作用(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2)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动摇得很。(3)那雪正下得紧。(4)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5)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6)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人物
风雪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风雪隔门偷听途中见庙压倒草厅投宿庙中大石倚门身寒沽酒
理清线索:主线:线索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副线:侧面略写的内容是由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业:写一篇文学评论,参考题目: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②“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③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
林教头的性格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奋起反抗杀死陆谦听说陆谦到来(奋起反抗)沧州遇旧(买刀寻敌)自下慢心(善良安分)(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