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ID:807232

大小:15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2.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以及关键的人物、细节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思形象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教学设想]1.这篇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而且又是单线结构,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心情,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把重点放在林冲这个人物性格的评析上。让学生正确理解林冲这一形象所暗示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2.本课中有一些古代白话词语,,是当时特有的汉语词汇。这些词语,既不同于文言词语,也有别于现代汉语。要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主要是参照上下文,才能理解其含义。比较特别的,课本已经作了注释,主要是讲清他们同现代汉语在词义和用法上的不同之处。3.激发学生赏读名著的兴趣,从而找到某些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4.以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和欣赏能力为主,广泛展开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声像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时数]3教时[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解题2.熟悉故事情节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毛泽东说,从秦朝的陈胜、吴广,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正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历史,才产生了《水浒》这样的小说。《水浒》被成之为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二.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第10页共10页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三.让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四.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第二部分(2-6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第三部分(7-9节)林教头接管划料场(发展)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五.分析景物描写1.阅读课文,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明确:在景物描写上,紧扣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二字。本篇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然着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直接描写风雪:(1)林冲得知陆谦买通管营、差拨谋差他性命后,反被“抬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他带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寒的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满天低压的乌云,凛冽呼啸的寒风,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环境气氛,烘托着林冲前途未卜的心情。(2)林冲来到草料场,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寒冷难耐,只得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沽酒后,“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肆虐的狂风,飞扬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险恶凄凉的气氛,烘托着林冲踽踽独行的凄惨心情。(3)朔风大雪,林冲才难耐寒冷,只得出门沽酒;大雪压倒了朔风摇振得动的草屋,林冲才只得到古庙栖身,并且为免风雪侵袭,掩上庙门后,又用大石头“靠了门”;因而得以免被陆谦等人放的那把火烧死,并且隔门听到陆谦等人自己说出恶毒用心、凶狠行径。这样一门之隔,仇人相遇,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矛盾斗争达到了顶点。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古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而草料场上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烘托了林冲的反抗怒火。2.课文写风雪,不是集中于一段,而是分散写来,细针密线,前后照应。试举出例证并说明其好处。明确:第7节写风雪初起,第8节写风大雪紧,第9节写雪到晚越下得紧,第10节写雪压倒草厅,景物变化合乎情理,真实感强。作者并特别注意照应,如写草厅被雪压倒,先在前文写“看那草厅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埋下伏笔。第8节写林冲“背着北风而行”,第9节则是“迎着朔风回来”;第10节写林冲进庙“把身上雪都抖了”,第12节把陆谦“丢翻在雪地里”,等等,处处与风雪照应。3.环境描写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风大雪紧——接管草场——沽酒御寒——见山神庙——草厅倒塌——庙中借宿——听到阴谋——杀敌复仇4.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第10页共10页 (1)渲染气氛。大雪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2)推动情节发展。(3)烘托人物。烘托了人物性格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变化。六.布置作业1.思考:如何看梁山英雄?2.阅读《十年寒窗》有关资料。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析林冲的性格3.分析细节描写教学过程一.复习景物描写的作用二.导入,说说你眼中的林冲三.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讨论。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3.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4.本篇怎样表现出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飞跃?第10页共10页 明确:林冲被屈衔冤,饱受折磨,被发配到沧州以后,本来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京。但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安心作囚而放松对他的迫害。陆谦、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必致林冲于死地。听到李小二述说陆谦等人鬼祟情景后,林冲为对头追踪而至、继续迫害而既惊且怒,脱口说出“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且“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带上了武器,急欲报仇了。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经不像前几天那样猛烈。他对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起过疑心,还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了,而且准备修理草屋,好度严冬;虽然未忘携带武器,却也又想安心作囚。寒冷逼得林冲到市井沽酒,风狂雪骤,天地茫茫,英雄困厄,可悲可叹。雪压厅倒,林冲只得到古庙栖身。草料场起火,他“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一门之隔,仇人相遇,陆谦等人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恶毒用心、凶狠行径。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个死罪。仇人逼得林冲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统治阶级的恶毒凶残打掉了林冲对他们的幻想。林冲奋起反抗了。他一扫以前的委曲求全之态,思想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大喝“泼贼那里去”,石破天惊,鬼蜮丧胆,陆谦等想跑却迈不开步;他略施武艺,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陆谦等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才显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从此,林冲坚定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成为梁山一员叱咤风云的大将,以他那超群的武艺歼丑除恶了。能忍不能忍懦弱坚决屈辱反抗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到了以后,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就是什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神庙”。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人”,而且报告他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很冒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恩人。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5.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再举几个《水浒传》中的例子。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四.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1.导入:第10页共10页 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2.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把这个草棚修好。(3)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这个金圣叹读《水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4)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5)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前面写提到挑酒葫芦的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不断地写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得不细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冲说陆谦他们追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踏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对不对?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把枪”,后边就派上用场了。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6)关于林冲杀人的描写:第10页共10页 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仇。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有讲究。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要杀你?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大家想想看,如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写得非常好。(7)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3.小结: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五.研究性阅读“林冲和祥林嫂”1.导入:林冲,我们很熟悉,梁山好汉“豹子头”;祥林嫂,我们也不陌生,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生活在11、12世纪的北宋末年,一个生活在上个世纪初的江南农村。二人风马牛不相及,谁把他们扯在一起呢?不是我,而是鲁迅先生。2.提示:鲁迅先生对2000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认识非常深刻,他一针见血地指出:2000年的封建文化就是奴性文化。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换来的。”(《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先生认为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争取到过人权,最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先生看来,中国人最能忍了,只要能生存下去,即便是做牛做马,再怎么欺凌他,践踏他,他也不会去反抗。只有连这一丁点生存的权利也被剥夺时,他才会起来反抗以获得奴隶的地位。鲁迅先生站的高看的切,他深刻地剖析了2000年来的国人的奴性心理。正是先生的精辟论断,才使我把林冲和祥林嫂联系起来。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先生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讨论:4.教师总结林冲在东京汴梁做八十万禁军教头时,也很风光:在梁山108将中,早年的林冲是个最正常的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第10页共10页 武艺,并且靠这种能力获得一个比较优越的生存环境80万禁军教头,有和美的家庭,有宽容之心同情帮助扒手李小二。他不像鲁达、武松那样鲁莽一出手就打死人,不象晁盖那样贪得无厌有万贯家财还要去劫生辰纲,不象宋江那样虚伪逢人便拜,见人就哭,不象吴用那样有点墨水就惟恐天下不乱,也不象阮氏三雄那样穷得过不下去家里来了客人还要客人出钱买酒菜。小日子过得不错,自然非常满足,林冲很珍惜。当高衙内调戏自己妻子时,虽拔刀愤怒,但终究忍了,只要高雅内不再来欺负,也就罢了,终究不敢得罪高俅父子,生怕打破自己的饭碗。后来高衙内色心不死,千方百计要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他不惜借高俅之手,设圈套陷林冲于不义。林冲尽管清楚自己被陷害的,但还是不敢怎么样,宁可去充军,幻想有朝一日回来和妻子团聚。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还这般懦弱,这就是“豹子头”?后来高俅派陆谦前去沧州,要把他置于死地,这时候他这才明白,自己想做“奴隶”也不行。小康日子对林冲来说,只能下辈子了。林冲忍无可忍杀死了路谦等人,雪夜上了梁山。林冲空怀绝技,却如此软弱可欺,其身上的奴性可见一斑。祥林嫂,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比自己小十多岁的丈夫死后,婆婆逼她再嫁。她从婆婆家里逃出来,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她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她一个人,竟没有添短工。”如此辛劳,“然而她反满足,口角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此时的祥林嫂多么希望自己一生就这么“舒服地”过下去呀,但她没有这么好的命,最后还是被她婆婆抢回去了,最终逼她改嫁了。尽管结婚时祥林嫂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但婚后丈夫对她很好也有了儿子,日子也算安稳。不幸的是丈夫因病死了,儿子阿毛也被狼叼了去。大伯收房子自己走投无路,再一次回到了鲁四老爷家中。这次她的待遇发生了变化,年底祝福时甭说杀鸡宰鹅,甚至连酒杯筷子也不能摸,唯一能做的事情是烧火。此时祥林嫂连一个“奴隶”都难作成,她并没有死心,她要不惜代价争取“奴隶”的地位。她听从柳妈的建议到土地庙捐门槛,以此来赎罪。做完了这件事后,她觉得她又干净了。等到年底祝福时,她便坦然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一声断喝,彻底打碎了祥林嫂的“奴隶”梦。祥林嫂也曾不停的奋斗,但她奋斗的目标是作一个好“奴隶”,就这也不被允许,她只能用死来向这个吃人的社会控诉。林冲上梁山了,祥林嫂死了。二人尽管时代地位命运不相同,但他们骨子里的奴性多么的相似,他们都是为了作一个好“奴隶”而努力争取,结果都是不被允许。“奴性”是二人的共同心理情结。鲁迅先生对人的认识如此深刻,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还没有哪一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那样深刻而具体,还没有哪一位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有鲁迅那样执著而犀利。正是基于鲁迅先生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才使得我们认清了千千万万个“林冲”,千千万万个“祥林嫂”。六.布置作业1.就你喜欢的《水浒》人物用对联概括其性格特征。2.课外阅读《水浒传》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如何看待《水浒传》中的英雄2.观看电视剧《水浒》教学过程一.拓展阅读(一)“另眼看梁山英雄”1.讨论:电视《水浒传》主题曲“该出手时就出手”唱出了众人心中快意,但是“英雄”的拳头动不动就朝无辜人群“排头砍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能感觉到是“出手”第10页共10页 了的时候了,你是否感到梁山泊好汉们骨子里的残忍?你的观点如何,结合小说具体情节和人物谈谈。2.明确:李逵的排头砍去,滥杀无辜已经有人指出,不用再说。梁山好汉每个人都身负至少一桩命案(当然是入山以前,以后更多了),这似乎已成了他们落草的唯一理由。林冲上山入伙,王伦要让他交一个“投名状”,也就是下山去杀一个人。林冲运气不好,连等三天没见一个单身客人。第三天遇见的却是杨志,没有杀成。我却为单身的客人庆幸,因为这时的林冲已动了杀心,准备要滥杀无辜了。其实这个滥杀无辜正是梁山好汉的共同特征。一个以击毙老虎著称的英雄武松,为了一种身遭陷害的怨恨(这无疑构成了“杀人”的道德理由),就可以把地方军事长官张都监全家十九人尽悉杀光,其中包括那些无辜的儿童、女眷、马夫、丫环和厨师。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杀手溅血的笑容与刀具。面对这场令人震惊的屠戮,粗率急促的小说仿佛一首乐章,至此峰回路转,跌荡起伏,粗疏忽促的节奏竟然变得细腻舒缓起来。武松在杀过第十三个人(也就是张都监的妻子)时,发现对方仍然在血泊中呻吟,就过去按住,要割下头颅,却不能如意。于月光下察看,才发现刀已砍出了缺口,便走去厨房找了一把好的。在又杀过六个妇女之后,他才中止了复仇的游戏。最后,武松用尸衣和着鲜血在白色粉墙上写下了著名的句子:“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杀人与打虎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区别。他自以为手中握着“道”,便将杀人的场面策划得诗意盎然。如果说李逵仅仅是个杀手,那么武松不仅是杀手,还是诗人。一部《水浒》,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文化里那素来蔑视众生的传统。(二)“忠义”1.提示:正因为《水浒传》是一部英雄的传奇,所以作者大都把众多粱山好汉写成义士,但正如该书原名为“忠义水浒传”,作者笔下的英雄不仅有情有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英雄皆为忠臣。无论是上山前还是上山后,忠与义的交锋一直是作者着力用笔的。全书以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众英雄排座次”为界,从内容上看,前70回义举多于忠行,而后50回则是忠行胜于义举;众英雄忠义并没得以两全。可以如此说,前70回为英雄的聚义,而后50回则是作者为忠臣唱的挽歌。2.结合具体人物谈英雄的聚义水泊梁山是英雄们的乐园,忠义堂是义的聚集。英雄们激于义愤,为友、为弱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后聚义梁山,作些“强人”的行当。在梁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煞之精,人境合杰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口。相貌语言,东西南北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无问亲疏。”此行为不是义举,其人不是义士?水泊粱山第一人——武松金圣叹第10页共10页 先生在点评《水浒传》时,称武松“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是水泊梁山第一人。先看他杀人之快:在哥哥被西门庆与潘金莲合伙毒死之后,他决定自行了断,于是先寻仇潘金莲。“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到灵前”。又去狮子楼,“武松左手提个人头,右手拔出尖刀,挑开帘子,钻将入来……只一刀,割下西门庆的头来。”好个匡扶正义,疾恶如仇的侠士!再看其义。杀人之后,他为怕连累别人,便对左邻右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无怨。”好个敢做敢为,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大丈夫!当他听闻施恩的遭遇之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情一下子涌了上来。“我却不是说嘴,凭我胸中本事,平生只是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既便凭地说了,如今却在这里做甚么?有酒时,拿去了路上吃。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醉打蒋门神后,武松又被张都监与蒋门神勾结迫害,险些在飞云浦丢了性命。待明白事由后,他便只奔鸳鸯楼寻仇来了。两刀先杀了蒋门神、张都监,而后又三招两式结果了张团练。杀罢仇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八个大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此楼,他大开杀戒,一次了却了19人生命,之后方觉得“这口鸟气,今日方才出松臊。”能做此事之人,不正如同《射雕英雄传》之郭靖,《大盗楚留香》之楚留香。在十字坡卖人肉馒头的菜园子张青、母夜叉孙二娘的为人之道:“小人曾多次分付浑家道: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们又不曾受用过了,又是出家的人。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做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便你我相传,去戏台洗得我等江湖好汉不英雄。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之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从张青的一段诉说里,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这些行走江湖的讲的也是江湖道义。正因为与梁山好汉众英雄义气相投,他们最终也上了梁山。宋江:“平日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他的,若高若低……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固人之急,扶人之困。”也是个仗义之人。难怪晁盖等七人劫持生辰纲事发后,他立即冒自已犯法之危险去给朋友报信。当朋友有难时,置自身性命于脑后去相救,不是义举吗?也难怪作者叹道:义重轻他不义财,奉天法网有时开。剥民官府过于贼,应为知交放贼来。纵观全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李逵误倒杏黄旗,白龙庙英雄小聚会……无不是为一个“义”字,可以这么说,“义”在《水浒传》无处不在、无时不见。整部《水浒传》正是一部写英雄“义”的传奇。(二)对忠臣的挽歌忠,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得以延续上下近五千年的道德准绳。所谓忠,就是对皇帝忠、对封建统治者忠;只有忠,才有可能被统治者所重用而成为忠臣,才能名垂青史。这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众英雄心中的十字架,正是这个沉重的十字架最终把他们一个个送上了断头台。《水浒传》中一贯宣扬和标榜的,也就是对大宋皇帝忠,不忠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罪恶迷天。英雄们精神的忠与英雄行为的义成为英雄人物人格矛盾和两个方面,而大力肯定忠而压义是作者行文的基本笔调。在此笔调左右下的英雄人物在最后皆没有一个好的归宿:或死于沙场,或在奸上陷害下殒命。此间,作者着墨最多的便是梁山英雄之首——宋江。宋江是作者着力刻划的一位英雄人物,同时也是作者浓墨众彩描绘的忠臣形象。他重义,为朋友能两肋插刀;他忠心,为皇帝能尽忠尽孝。笔者认为他是位只想作“奴隶”的英雄,受到严格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是位克守伦理的“罪人”。在他看来,政治的黑暗只是奸臣蒙蔽对君的缘故,而且作者不止一次在小说中让他表白自己的这种观点。在第七十一回,当宋江和词吟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他的忠君思想第一次与“革命者”李逵发生了剧烈的冲撞:黑旋风便睁圆双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便叫武松道:“兄弟,你也是个晓事之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众皆称谢不已。宋江是又一次“义”释了李逵之罪,实际上他正是借此机会再一次向他的弟兄们宣讲他的忠君思想。为了能安心做稳奴隶,也为了能让他的弟兄们个个能做奴隶,他几乎是费尽了心思。第10页共10页 如果说在前七十回,宋江能不顾自己的性命飞马救晁盖,举刀杀婆惜是激于义的话,那么在后五十回他三番五次向朝廷求和则是受命于忠了。宋江的悲剧在于如果他宋义,他就要弃忠;如果他尽忠,则要弃义。无论怎样,他都不能两全,正由于此,做为义军领袖的他让众多的英雄在宋义的时候都做了忠的冤鬼。再说李逵。这位至死都跟随宋江的草莽英雄的殒命正是宋江个人“忠”的牺牲品。宋江明知他死后,李逵会激于义再次兴兵“杀向东京”,而李逵的这种行为一旦实现,宋江个人一生的“忠义”之名就会毁掉。于是,他便先用义召李逵至,然后用小人手段(实际上是弃义之举)在酒中下毒以绝李逵之心。最后,李逵终于死于宋江的忠行之下。宋江死后忠心不死,又借义邀来花荣、吴用,并结果了俩人的性命。诸君试想,宋江自己做了“忠”的牺牲品,又借义之刃杀了花荣、吴用,于已“义”之为何?是“义”还是不“义”?至此,作者指出了封建社会里存在的这样一个现实:无论什么样的人,在忠义之路上,必让“义”服务于“忠”,受制于“忠”。也难怪当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笔下的郭靖能回襄阳城,再奏一首忠义之曲。二.看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三.布置作业1.练笔《我看梁山英雄》2.完成《十年寒窗》本课作业教学后记第10页共10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