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促-织》教学设计

ID:808107

大小:295.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精品文档《促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文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小说来讲,学生可能对其奇幻的故事情节更感兴趣,而对文言字词则比较厌倦。因此在本篇的教学设计中,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从故事情节着手,让学生在欣赏小说的同时,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蒲松龄其人,及《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关于作家及作品的文学常识,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特点。2、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2)了解此篇小说的写作特点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3、情感目标: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教学重点】1、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2、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教学难点】了解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诗经》中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请大家猜猜这说的是什么?对,“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就是蟋蟀。蟋蟀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促织。那么请同学们就你预习的情况讲一讲促织的故事?(提问1-2人)同学们讲的很好,故事最终是以成名一家因蟋蟀而发家致富的喜剧形式结尾,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故事可不可能有另一种结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播放动画片《蛐蛐》)好,故事在这里有了不同的发展,飞黄腾达的不是一介布衣成名,而是华阴令。统治阶级的喜好没有改变,百姓头上的压力也没有改变,皇上善斗的蟋蟀没了,给成名的任务也直接落到他头上了,视频中成名的反应是直接倒地不起?一只蟋蟀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可以让人生,让人死呢?蒲松龄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和《聊斋志异》二、蒲松龄和聊斋志异(视频《蒲松龄与聊斋志异》)1.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初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出身于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早岁即有文名,羡慕功名,醉心科举。十九岁时,初应童子试,即在县、府、道的考试中连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此后却屡应省试皆落第,到处奔走,过着“烟波万里一身遥”的流落生活。直到七十一岁,始援例成贡生。他除三十一岁时在江苏宝应县做了一年幕客之外,毕生都在家设馆教书。家境贫困,对人民生活有一定的接触。能诗文,善俚曲,著有《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和关于农业、医学等通俗读物多种。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2.《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用了二十年左右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是他的代表作,共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异”,就是专记奇闻怪事之意。本书主要运用唐传奇小说的文言体,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托笔幻想,寄意现实,批评当时的社会政治。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郭沫若评论这本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三、整体感知,概括提纲(听朗读录音,字词正音)1、通过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解决字词。2、学生理清故事情节,概括文章结构。3、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作出评价、订正,然后统一看法。(一)、实词:(多媒体展示))1、得佳者笼养之名—状2、成然之(认为……对)3、靡计不施,迄无济(没有帮助)4、成妻具资诣问(准备)5、既而得其尸于井(不久)6、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7、掇置笼中(捉)8、无出右者(清代以右为尊)9、抚军亦厚赉成(赏赐)(二)疑难句式①宣德间:宣德年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1435)。②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累而赔尽”。按:累,音lèi,这里作亏损讲,就是“赔”的意思,“累尽”应作“赔光”讲。③成然之:成名(认为)很对。然,是;然之,以之为然。④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地体会。⑤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句中“复算”,课文注释“算帐,追究”,细味“复”字没有落实。这句应该是两句话两层意思,第1层是母亲骂,第2层是父亲再算帐。⑥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而”。“觇”,窥视,此处是“看”的意思。⑦又试之鸡:(接着)又(拿它)跟鸡试斗一次。“试之鸡”即“试之以鸡”、“以鸡试之”。(三)段落提纲(1)提问:①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促织)②以“促织”为线索,本文可分几部分?讨论。明确:全文9段,前面8段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最后一段是作者评论,属作品的附带部分。出示投影:情节起讫段所写内容故事起因第1段宫中尚促织之戏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故事开端第2段成名因无促织受苦故事发展第3、4段成家求卜得虫故事高潮第5~7段成子魂化促织故事结局第8段成名因祸得福四.布置作业:翻译“异史氏曰”一段,并对照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为了一只蟋蟀,造成百姓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②安排成名发财致富的结局是否削弱了本文的批判力量?第二课时一、导入:歌曲导入《说聊斋》,一句“牛鬼蛇神倒比那正人君子更可爱”道尽蒲松龄心中块垒,作者似乎更愿意用牛鬼蛇神之口来表现心中愤懑不平之情。(借助神鬼表达心目中的爱憎,来避开当时的文字狱)看似荒诞的故事却揭示了黑暗的社会现实。二、赏析文章情节安排的巧妙。1、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明确:促织之得失2、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明确: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神巫指拨,成名得虫,“柳暗花明又一村”;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3、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的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作品中的波澜,就是在揭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与变化,就是在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三、分析情节:1、荒谬怪诞的情节①卜促织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者读了,自会想到这点。②化促织成名九岁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作用:①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符合题意:“志怪”)②寄托美好愿望③暗示故事的悲剧性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2、悲剧的根源:(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读后提问:“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讨论。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却要“岁征”,可见封建统治者敲剥之残,祸害之广,亦暗示百姓生活之艰辛。“宫中”“华阴令欲媚上官”“游侠儿”“里胥”,寥寥数笔,画出大小贪官污吏的丑态。成子“神气痴呆”,成名却为“蟋蟀笼虚”而“气断声吞”,失虫之忧甚于爱子之情,人命不如一虫,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昭然若揭。一虫之死,闹得全家死去活来,惨苦万状,对统治者的揭露极为深刻。未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总之,《促织》是蒲松龄借前朝故事寄托“孤愤”的一篇佳作,它是一篇揭露封建皇帝荒淫无道的愤怒的控诉书,也是一幅人民在横征暴敛下无法生存的凄凉画。作者鞭挞了宫廷生活的荒淫无道,揭露了大小官吏的谄媚逢迎,寄托了作者对备受欺凌迫害的广大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2)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要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所以。同时,你认为动画片中的结尾与原文的结尾哪个更好些?(与学生讨论)明确: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请看“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思泽”,这岂不荒唐可笑!④动画片中的结尾按当时的情况说极可能发生,这个结尾直白浅显直接道出社会的黑暗,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但却使故事缺少了一波三折的跌宕美感和一种戏谑的讽刺性。“喜剧”的结尾更加符合人们身处黑暗中,对未来寄托美好希望的思想情感。综上所述,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四、赏析文章心理描写的细腻速读全文,找出哪些文字写“悲”,哪些文字叙“喜”。要点:故事的开端,写成名被迫充当里正,“薄产累尽”“忧闷欲死”“杖至百”,这是“悲”。第3段,写成妻问卜得图,第4段写捕捉到“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促织,给成家带来了希望,是写“喜”。第5段写关乎全家性命的促织被儿子弄死,这又是“悲”。第6段得儿尸于井,是“悲”,儿半夜复苏,门外且有促织鸣叫,又转为“喜”。第7段写促织斗鸡,则为“大喜”“惊喜”。第5至7段喜中有悲,悲中有喜。第8段,故事的结局,成名化悲为喜。五、课文总结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有深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度,情节奇妙有趣。新世纪的弄潮儿,应该敢于同丑恶现实作斗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六、布置作业1.将《促织》改编为700~800字的剧本,注意剧本的动作语言、舞台说明等交代。2.充分运用想象写一则寓言故事。5欢迎下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