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下册2《姓氏歌》word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师生)2.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3.揭示课题,并板书。4.随文识字:“姓”。(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3)组词。(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5)生描红。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一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3.小组合作。(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一)诵读第一节。1.指名朗读第一节。2.齐读第一节。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出示: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3)齐读第一节。(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2)照样子说一说。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①师生问答。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二)诵读第二节。1.引读:师:中国姓氏有很多——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2)教师介绍复姓。(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1.个人挑战赛。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3.齐读课文。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拍手游戏、朗读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1)指名朗读生字。(2)介绍部首:“弓、走、钅”。(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下册3.1《太阳与我们》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围绕“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吗?”这一问题,设计了这样几个观察和体验活动:太阳下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地面和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塑料袋中的水,这些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以及简单的工具,观察到了向阳处和背阴处是不同的,从而建构太阳能够发光发热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人们这样做与太阳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形成“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和观察讨论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2)利用多种感官及简单的工具,增强搜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每小组两顶太阳帽,两个塑料袋,水,秒表。(2)活动场地:在室外,选择有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方。【教学过程】(1)谜语激趣,聚焦问题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ppt展示):早晨跳出东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们躲着它,冬天人人都喜欢。你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吗?生:太阳!师:非常正确,谜底就是太阳。你都知道哪些关于太阳的知识呢?生:太阳能够发光。生:太阳还能发热。
(学生还可能会说出来其他的有关太阳的知识。)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离不开太阳的光,说明太阳能够发光。老师还有一个疑问(ppt展示):太阳真的能够发热吗?怎样证明太阳能发热呢?生思考后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ppt展示课题:太阳与我们),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方法,老师给大家做一下补充和总结,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证明太阳是否发热(ppt展示):1.在太阳下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对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2.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面,对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3.同时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的两个塑料袋中的水,过一段时间,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师:此时,外面的阳光非常灿烂,就让我们走出教室,走到室外,开始我们的实验吧!(2)亲身体验,寻找证据带领学生有序走到室外一处既有向阳处又有背阴处的开阔地方。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同样多水的两个黑色塑料袋),同学们,这两个塑料袋中装有一样多的水,我们把这两个塑料袋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10分钟后我们再来观察。把两个塑料袋分别放在向阳处和背阴处,用秒表计时。师:每组两顶太阳帽,大家都站在阳光下,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戴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注意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分组活动开始。活动结束,组织同学们排好队,来到向阳和背阴交界处,开始下一个活动。师:请每个同学都用手摸一摸向阳处的地面和背阴处的地面,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生排队有序用手感觉。活动结束,组织同学们排好队,来到放塑料袋的地方。师:(出示秒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分钟,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两个塑料袋里的水有什么不同。生排队有序用手感觉。活动结束,带领同学们回到教室。(3)总结拓展加深印象师:说一说你在刚才的活动中都有什么发现。生:不戴帽子很热,戴上帽子后不是那么晒了。生:向阳的地面热乎乎的,背阴的地面不那么热。生:向阳的塑料袋里面的水比背阴的塑料袋里的水温一点。师:通过这些活动,能证明太阳能够发热吗?生:能!师:我们刚才做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你站在阳光下体验戴上太阳帽和不戴太阳帽感觉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实验中,除了戴不戴太阳帽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模一样;第二个实验是你用手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面感觉有什么不同,在这实验中,除了向阳和背阴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模一样;第三个实验是用手感觉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水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实验中,除了向阳和背阴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一模一样,比如都是黑色塑料袋,都是一样多的水,都放置了10分钟。像这样除了一个因素不同之外,其他的因素都一模一样的实验就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能让我们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不做对比实验,我们的结论还有说服力吗?生:没有!
师:对比实验是一种很重要的搜集证据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对比实验这种方法。PPT显示总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片(PPT展示书26页图片),说一说,人们这样做与太阳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回答。师总结(PPT展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教学反思】本课重点是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以及简单的工具,观察和体验到太阳能发光发热。组织要有序,才能节约时间;观察要带着目的,才能高效;实验方法要科学严谨,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带领学生及时总结才能明晰概念,加深印象。【总结点评】谜语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有序,保证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开展;及时带领学生分析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搜集证据的能力和描述能力。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