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课时)水尾镇中心校阮建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国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篇“红色革命”故事。主角——毛主席!我以为,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很有必要先引着他们走近毛主席,认识毛主席。教学时,可以先出示毛主席的画像,然后简单地向学生介绍,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首歌颂毛主席的革命歌曲,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就有据可依了,从而能更好地读懂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话语!主席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在井边立碑,表达他们对主席的思念之情。此谓“饮水思源”!如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呢?我想还是利用一下书上的插图,如果你是老爷爷身边的那个孩子,站在井边,听老爷爷讲这“石碑”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体验情感。另外,课堂中补充介绍了一些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小故事等,引领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一、复习导入1、读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生读《吃水不忘挖井人》。2、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小朋友是不是都会读课文中的词语了。(出示词语)3、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是什么?指名回答。4、这刻有碑文井在哪里,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知道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读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1)井在沙洲坝。(2)毛主席在那儿住过。“那儿”指什么地方?相机出示:沙洲坝,指读、齐读。3、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听老师给小朋友唱一首民谣:出示: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4、小朋友也来读一读。5、从这句民谣中你知道了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6、师述:是呀,沙洲坝要是三天不下雨,连洗手帕都没水,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呀。村民们吃水一定有困难,不信,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来。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生自由读课文。2、交流:你从哪里看出村民们吃水很困难?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很远的”、“挑”。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真想不到沙洲坝的村民们要想吃到水,竟然需要走那么远的路,费那么大的力!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读好: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3、师述:是呀,沙洲坝的村民们吃水实在太困难了,他们甚至还去挑脏水饮用。这一切被当时居住在那里的毛主席看见了,他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怎么做?
4、引读---“毛主席就带领……一口井。”(出示句子)“带领”是什么意思呢?(带着大家)你能用‘“带领”说一句话吗?出示补充材料:1933年4月,毛主席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毛主席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乡,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乡回答说:“吃呀!”毛主席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主席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乡回答:“塘里挑来的。”毛主席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主席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乡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主席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乡苦笑着摇了摇头。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主席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卷起衣袖、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终于挖成了。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乡亲们,战士们,功夫不负有心人,井终于挖好了,赶快提一桶起来大家尝一尝。(学生做喝水的动作。)你喝到这么干净清凉的井水后,想说些什么?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甜的井水,群众们会激动地说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泽东真是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会感谢老主席。5、师述:
乡亲们是多么高兴,战士们是多么高兴,而一旁的毛主席更是高兴的不用说了。你能带着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吗?指名朗读、齐读。6、(再出示红井图片),你们看,这就是当年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那口井。你们想想看,沙洲坝的村民们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是啊,毛主席是伟大的,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才解决了沙洲坝村民们喝水难的问题。他的心中总是想着人民,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了永远牢记毛主席,就在这口“红井”旁边立了个石碑,上面刻着,生接读(教师引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出示句子。2、小朋友,再好好读读这句话,想想看,石碑立好后,乡亲们每天来到井边打水,看了以后又会说什么呢?过路人看见了会说些什么?后来,沙洲坝又流行唱起了一首民谣:(齐读)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3、对,小朋友,当乡亲们每次喝到那甘甜的泉水时,第一个想起的是谁?——毛主席。就象我们吃饭不忘谁呢?(种田的人)穿衣不能忘记?(做衣服的人)4、这口井曾经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出示补充材料:红军长征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他们要把这口井填掉。沙洲坝人民听了怒火满腔,决心拼死保住水井。敌人白天来填,群众就晚上挖开;敌人填了五次,群众也挖了五次。敌人无可奈何,只得罢手。沙洲坝人民终于把毛主席亲手挖的水井保住了。 建国后,沙洲坝人民把这口井称作“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后来又把木牌改为石碑,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你听了以后,想说什么?
5、沙洲坝的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的,如今沙洲坝成了一个镇,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可是他们还是饮用井水。(图片,展现现在这口井),因为村民们永远想念——(毛主席)6、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吃水不记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大字刻在碑上,涂上赤金,使它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深深的敬佩之情以及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思念之情读好这句话。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五、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忘金很叫2、自学生字笔顺。3、小老师来交大家写。难的字教师指导范写。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5、投影反馈。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教学反思:《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它离学生生活久远,学生对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孩子接近伟人,体会沙洲坝村民对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怀。一、民谣对比,今昔不同
喜欢阅读时第一学段目标的第一条,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这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引起学生是视觉的快感,上课伊始我以童谣导入: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想象没有水的苦恼,沙洲坝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呢?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与刚才第一首民谣的鲜明对比,多侧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来。二、给个支点,想象练说文本蕴含着很多对话的潜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他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层化的阅读。如何消除学生与文本间隔和距离,我努力去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生经历的“共通处”,设法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中获得生命,使课文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炉。沙洲坝人民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给学生几种人物,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当初沙洲坝吃水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三、借助模块,滋养生命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用,在感性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沙洲坝的人民对毛主席心存一份感恩,立碑传世。现实中,为我们付出的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名声并不显赫,但也让我们满怀感激,我让学生模仿课题的说法,自由表达,过桥不忘——,吃菜不忘——等,学生在表达中,活化了语言,滋养了心灵,课文中隐含的思想因为与学生的情感交汇而得以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