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鸡和小鸭子》观课报告这节课老师上得扎扎实实,从自然过渡到朗读学文。整节课行云流水,颇为流畅,虽没有什么花架子,却亮点颇多。1.尊重文本情境,注重角色代入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教学中老师创设体验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直接称呼孩子是“小公鸡”或“小鸭子”,想象当时的场景,换位思考直访当事人的形式,让孩子想象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故事,体会当时它们有怎样的对话。这种角色的代入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刻了,充分进入文本情境之后的理解感悟显然效果会更好。2.注重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不仅懂得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还能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受到启发,懂得关爱他人的道理。通过课文内容的串讲,适时揣摩“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理,比如体会小公鸡的“高兴”、和小鸭子的“着急”,然后把感受融入朗读中,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之后,读得有滋有味。当然,个人觉得,老师在评价与指导时做得还不够细致,比如有两个学生明显没有读出“小公鸡”的开心,老师却没有抓住机会,适时加以指导,非常可惜。评价语的美丽不等同于有效、准确的评价,关键还是要走心。这样朗读的指导才会更有效果。3.注重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做有实际效果的语言文字训练。语言是有温度的,一个好的词语会让一个原本普通的句子焕发光彩。老师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换词的形式,感受“偷偷地”、“飞快地”这些词语的巧妙,让学生做了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在感知语言的同时,也加强了积累和运用,这非常值得学习。当然,对这节课提出精益求精的要求的话,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仍然不够明确,朗读方面还是不够,能多种形式去读,读出感情。邱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