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课题:8静夜思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第45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直接导入课文。1.简介李白。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代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有“诗仙”的美名。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2.指导看课文插图——秋夜李白望月图。 (1)提问: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6
(2)师:李白好久没回家了。当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明亮的月光照在李白的床前,白白的,就好像深秋的地面上结了霜一样。诗人抬头看着明亮的圆圆的月亮,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着自己遥远的家乡。他多想与家人团聚呀!于是,就写下了《静夜思》这首诗。 3.板书课题,齐读。4.释题: [静夜思]静:寂静。夜:夜晚。思:思念。题目之意: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标出认读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识记生字。 (1)出示认读的生字,指名读一读。(注意“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 ①这些生字中哪些有我们学过的偏旁,请你找一找。(广字旁、单立人) ②认读生字:夜、低 ③说说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2)学习新偏旁:反文(攵) 找出带这=个新偏旁的生字认读,并说说识记方法。 (3)其它的字,你认识吗?怎样记住? (4)去掉拼音认读。4.生字组词巩固。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6
三、初读课文。1.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齐读,师纠正字音。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4.请小老师带读。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目、耳、头、米。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目、耳”要注意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米”要提示这两个字的最后一笔笔画不同,“头”的最后一笔是“点”,“米”的最后一笔是“捺”。可让学生运用对比法加深记忆:大—头。4.念笔画、笔顺。5.描红。(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笔顺书写)6.学生练习书写。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8静夜思目耳头米课题:8静夜思第二课时6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课时:第46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齐读古诗二、品读古诗,感受意境 1.理解诗句。 (1)自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交流: [床前明月光,]明月:明亮、皎洁的月亮。疑:好比,好像。诗句之意: [疑是地上霜。]李白看着床前一片银白色的月光,觉得好像是地上的秋霜。 [举头望明月,]举头:抬起头。思:思念。诗句之意:他抬起头来望着高 [低头思故乡。]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2.读悟诗句。6
师:《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1)李白是什么情景下思念家乡的?(明月高悬,李白夜半醒来,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思念家乡。) (2)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季节?从哪个字看出?(深秋;霜) (3)诗人把什么当成了“秋霜”? (4)议:李白为什么到窗前去望明月呢?为什么望着明月就思念起故乡来? (5)出示比较: ①举头望明月——抬头看明月 ②低头思故乡——低头想故乡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为什么?(第①句:“举”是举重的举,有“沉重”的意思;“望”,往远处看,“看”,瞅、瞧。第②句:“思”,思念,想念。) 师:第三行写目之所见,第四行述心中所想。所以“举”“思”读得要重些。 三、吟诵古诗,音乐激情 1.看着明月,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不由得思念故乡。如果你是李白,会想起故乡的什么?6
师:《静夜思》这首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里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深情吟诵古诗,把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3.多好的诗呀!直到现在,每到月圆之时,远在他乡的人们都会含者眼泪吟诵它。人们还把这首诗谱了曲唱了出来。 播放音乐《静夜思》,一起唱。 4.背诵。 五、布置作业 吟诵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