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10端午粽教学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1.导语:老师出示粽子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粽子)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哪i天呢?(农历五月初五)。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2•板书课题:端午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齐读偏旁。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2•分段朗读课文。导语: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想不想大声读给同学听?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我要请几个小朋友?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3•老师范读课文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三、分段朗读,随文识字。1.教师指名分句朗读,师生评议。(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总会”的意思。用“一……总会……”说一句话。(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里的句子。出示第一句描写粽子样子的偏正短语,借助图片了解箸竹叶、糯米。指名领读。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读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指导点评。指导学生把长句子画出停顿,学生自读练习,再指名读。
出示第二句,标好停顿符号,指名读。做一做“掀开”的动作,理解词语。加上动作再指名读句子。出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出示词语“剥开”、“又黏又甜”读准字音、做一做“剥开”的动作。说一说ABAC式词语。再指名读句子。(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里的句子: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一读。理解“花样”。直接出示第三句画出停顿,指名读一读。理解“美滋滋”,体会吃粽子时的心情。积累ABB式词语。介绍象形字“带”。(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句子。介绍爱国诗人屈原。了解吃粽子的习俗。(5)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1.读词、识字。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1)开火车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薯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2)读生字。师: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
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开火车读字。四、练习书写1.教师指导学习生字一一节。(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1.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一一米。(1)导学: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猜一猜是哪个字?理解字义⑵指导学生书写“米”字。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2.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与父母一起查找关于屈原的故事,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