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豆、真”两个生字,认识两个部首“立字旁”和“米字旁”。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4.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感受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深沉的爱国之心,激发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情感。【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和两个偏旁,会写两个生字。2.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积累词语。【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其风俗习惯,感受屈原深沉的爱国之心,激发热爱祖国、努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强烈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刚刚过了清明节,谁能和我们分享下,在节日里你都做了什么事情?(踏青、扫墓、吃鸡蛋)。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吗?我们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那你知道端午节吗?想不想知道端午节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端午节有关习俗的图片)2.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学生交流。看来啊,同学们都对粽子情有独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午”。1、利用口诀“牛字不出头”来识记“午字”。2、指导书写。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师范写,学生仿写。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全班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立”字旁。粽子是米做的,所以粽子的“粽”带“米”字旁。开火车读再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读、小老师领读。三、指导朗读,学以致用。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端午节的时候外婆给我们煮粽子。3.学习第2、3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这段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点,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2)粽叶、糯米、枣分别是怎样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想一想你平时吃的粽子是不是也这么好吃又好看?边回想粽子的美味边美美的读一读。(3) 指导朗读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咱们平时吃的粽子最外面是什么?(粽叶)粽叶的里面呢?(糯米)最里面呢?(红枣)。是不是和我们课文里写的一样呢?看来啊,作者就是按照这样从外面到里面的顺序来描写粽子的。那我们也按照这个顺序读一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运用学到的朗读方法自己读第2、3句话。
(4)指名读第3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又了解到了粽子的那些特点?(花样多)。美滋滋是什么意思呀?美滋滋说明粽子的味道怎么样?你还能想到哪些像美滋滋这样的词语?学生交流ABB类型的词语如乐呵呵、笑嘻嘻。3.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读懂了什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不忍看到自己的国家灭亡,宁愿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屈原的心里祖国高于一切,这是一份多么真挚热烈的爱国之情啊!和屈原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全国人民都在习爷爷的带领下团结奋进,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能像屈原那样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豆”“真”,引导学生观察。2.教师范写,指导学生写好笔画“长横”,要写平写舒展。“豆”和“真”是上中下结构要写紧凑,整个字不能太长。3.学生自由练习书写,展评生字书写情况。五、拓展阅读主题丛书《端午节》。1. 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和节奏。2.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知识。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惯,也了解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时我们也要向屈原那样热爱我们的国家,决心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那么你心目中祖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课下画一画,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