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算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能猜出它是什么食物吗?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谜底:粽子)师:对,就是粽子。师: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2.板书课题:“端午粽”。3.指导朗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课文朗读,注意长句子是如何朗读的?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wǔyèzhēndòujiémǐfēn午夜真豆节米分(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端”的偏旁是“立”;“粽”的偏旁是“米”;“节”的偏旁是“艹”。(3)指导生字笔画。午:撇、横、横、竖。真:横、竖、竖、横折、横、横、横、横、撇、点。米:点、撇、横、竖、撇、捺。(4)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duānzòngzǒngjiāndòuròudàizhījùjì端午粽总会中间红豆吃肉带给知道据说纪念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中午端午叶子树叶大豆红豆节气节日分开分离小米大米三、精读领悟师:认识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标好自然段。1.品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赛龙舟、戴香包、挂艾草。)师:你能给“总会”换个词语吗?(总是。)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我们”和外婆的习惯。)师:你能用“盼着”说句子吗?他总是盼着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园玩。我们盼着春天的到来。
2.:品第2、3自然段: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有一的。(1)句中你哪些运用得特好?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的。:你能出的?的小草、雪白的云、的花。(2):粽子起来怎么?味道如何呢?起来:外婆一掀开盖,煮熟的粽子就出一股清香来。味道: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粽、豆粽、肉粽。(4)你能用“除了⋯⋯⋯⋯”写句子?除了梨,我还喜吃苹果和香蕉。除了爸爸和我,家里还有和奶奶。(5)你怎理解“美滋滋”呢?通个你体会到了什么?美滋滋:形容很高或很得意的子。生地写出了“我”一家人吃粽子既高又足的心情。(6)你能出“美滋滋”的?喜洋洋、哈哈、白花花、油油。(7)外婆会装一小粽子要我回去,分居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婆他人很友善,我体会到分享的快。3.:品第4自然段:端午是怎么来的呢?了念国人屈原。:我一起听一听屈原的故事。:听了故事,你能一屈原是一个怎的人?屈原是一个国民、和祖国共存亡的大人。:你知道哪些关于屈原的故事,后和同学一。四、巩固提升1.我会。(日)(气)
米(大米)(小米)分(分开)(分离)2.读一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五、课堂总结师: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六、作业布置1.把屈原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2.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端午粽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粽子各式各样花样多热爱思念【教学反思】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模仿朗读,体会长句中如何断开、换气。在教学中,根据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句子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找出答案理解粽子的外形特点和味道,同时让学生模仿说出相似的词语,引导学生注重词语的积累。在第四自然段中,播放屈原投江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屈原,加强对屈原的了解,从而理解端午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