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粽子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粽子,范读并正音)你知道哪个节日要吃粽子吗?(端午节)2.今天我们走进课文《端午粽》,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和由来。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引导学生读课文。(1)听范读,学生认真听并圈出不认识的字、划出难读的句子。(2)自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分自然段展示读课文。2.认读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师领读生字词。(2)学生自己读生字词。
(3)小老师领读生字词。3.检测词语。(1)学生自读词语。(2)开火车检测读词语。4.检测生字。(1)学生自读生字,要求一字一词。(2)生字卡片检测生字。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了这些生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了。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努力把课文读通顺。2.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课文中“一”的变调。(2)谁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3.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指名分句读课文。(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3)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4)语言训练:补充“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5)自由读第一句话,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粽子的?(抓住关键词:包、里面、中间)(6)齐读第二句话,想想写了粽子的什么?(香味,清香)(7)自由读第三句话,感受粽子又黏又甜的味道。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回忆课文内容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练读。2.生字卡片检测生字掌握情况,要求一字一词。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外婆包的粽子的花样多)(2)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3)读第三句话,找出一个ABB式的词,并拓展。(4)指导朗读长句子。2.学习第四自然段。(1)齐读第四自然段。(2)回答问题: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3)课件出示图片、文字,了解屈原。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豆”和“真”要写得紧凑。“午、真、豆、节”里都有长横。2.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3.讲评与展示书写。四、布置作业1.了解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2.学做“粽子代言人”,向家人介绍推荐粽子。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