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从军行
课文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烽火戏诸侯”吗?你们知道烽火是做什么的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长安人。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其边塞诗既多且好,尤其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现存诗180余首,《出塞》《从军行》是他最有名的诗篇。王昌龄简介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写作背景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海:指青海湖。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无那:即无奈。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注释:
戍边的战士在黄昏时分,独自坐在边城城楼上,守望者西边的烽火台。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又吹起了羌笛曲《关山月》,这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家中的妻子在呼唤。全诗翻译:
诗歌意象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黄昏(暮色思乡,淡淡哀愁)海风秋(悲秋情节,凄凉)羌笛(别离乡情,幽怨凄凉)关山月(关塞山川,距离远)
写作手法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刘长卿简介
注释: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金陵:唐朝时把润州称为金陵,这里指润州。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即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表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
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说“江春不肯留行客”似乎它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故意“不留”了,衬托出送别者却情思深深。
拓展作业: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所以信息传递非常不方便,那古人们都是用什么传递信息的呢?说出你所知道的和同学交流。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