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古诗二首
加入VIP免费下载

28.古诗二首

ID:816159

大小:3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8.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其中会写“诗、欲、寻、者、药、此”。2.能够熟读、背诵这两首诗。3.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画,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两首古诗?谁来背背。2.指名背诵。3.齐背。4.这两道都是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今天,再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指导新闻记者理解诗句。(板书:登鹤雀楼) 1.释题:鹳(guàn)、雀(què)(拼读)是一种鸟儿,样子很像鹤。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题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2.范读全诗。3.指名读诗。4.出示图画,看图,理解诗歌大意,结合教学生字。(1)教师描述:一天傍晚时分,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象。(指图)你们看,诗人看到了什么?(太阳.黄河)(2)太阳又称为什么?(日)(3)快要落山的太阳称什么?诗人看到太阳怎样落下去?落日,诗中称为“白日”。太阳靠着山渐渐落下去。(4)“靠着”是诗中哪一个词?(依)(5)这句中的“尽”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尽”是“完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太阳完全落下山去了,完全消失了。(6)“白日依山尽”一句虽然只有5个字,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太阳怎么样?(多媒体展示)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完全落到背后了。(7)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落下山去,又看到了什么?“黄河人海流”是什么意思? 结合进行语言训练:黄河地向大海充去。(学生口头填写)(滔滔地.滚滚地.汹涌澎湃地)(8)指导朗读第1.2两句。讲解: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第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9)学生读第3.4句,此时诗人产生什么想象?想看得更远一些。教学:欲:“要”的意思。(10)讲解第3.4句。千里:形容很远很远,并不是刚七千里。穷:穷尽,尽头。更:再。这句意思是:眼睛要想看到很远很远,就要再上一层楼。(11)指导读第3.4句。指点:诗人登高远望,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因此这两句表达了一种不断向上的精神,所以常常被人们引用。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课时课前导语: 1.背诵第一首古诗。2.你们游览过大山吗?大山奇峰重叠,烟雾缭绕,气象万千,所以大家都喜欢游览名山,许多诗人定敢诗来赞美大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教学生字:寻经xùn.者zhě.遇yù。)一、指导释题。寻:寻找.寻访。隐者:旧时不愿做官而到山中或偏野居住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雇一个小男孩帮助收拾文具,做些杂事。这个小男就是书童,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童子”。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试读课文。四、了解大意。1.这首诗写了几个人?我们看见的是哪几个人?还有谁没有看到?写了三个人:诗人.童子.师傅,看得见是诗人与童子,还有隐者没看到。2.这首诗主要是以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形式写的。诗人是怎样问,童子又是怎样答的呢?五、理解诗句1.我们从“言师采药去”,可以推想到诗人问童子什么?这里的“言”就是“说”。那么“言师采药去”是什么意思?(说师傅采药去了。)教学:药yào(药品.中药.采药.西药)。从童子的回答你们能猜到诗人问童子什么? 2.齐读第1.2句。3.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一幅画?又仿佛听到画中的人在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指导。4.当童子告拆诗人师傅采药去了,诗人为了寻仿他,接下去一定要问童子什么?师傅到哪里采药去了5.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1)现在来学第3.4句(2)指名读第3.4句6.释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就是“这”。“此山中”即“这山中”。“云深不知处”,即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云深”即山高云雾浓重,高山上往往云雾缭绕,迷迷蒙蒙。7.现在谁会说,童子是怎么回答的?我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只是山太高,云雾浓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8.再读第3.4句。我们仿佛看到童子和诗人的动作.神情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点: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他也会顺着童子手指朝高山望去,微微地点头。9.感悟意境。诗人望着这烟雾缭绕的高山,心中会想着什么?(讨论)想着隐者在深山采药的情景,行踪不定,在云雾之间飘飘然的隐士生活情景。 第三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白目依山尽(A白天的太阳B落日)2.欲穷千里目(A与“富”相对B穷尽,尽头)二、默写《登写鹳雀楼》。三、默写《寻隐者不遇》。四、背诵两首古诗。五、扮演角色对话:一人扮诗人,一人扮童子。教学后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