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沈燕琴中国,诗的国度,在我国亿万人民的血脉里奔流着诗的灵感,诗的激情。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直至元曲,名家辈出,璀璨夺目。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名篇,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珍宝和精神财富: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承文明,让中华古诗文绽放她的魅力,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对于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我有以下想法,下面我就结合今天的教学来谈一谈:一、允许“模糊解读”。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只要学生把握了的大体意思就可以,我并没有在文字、字数、通顺及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要求过严。而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二、反复吟诵。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联想、体验和感受,自有无穷乐趣。所以本堂课我非常重视诗歌的朗读,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三、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两首诗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我在对比学习环节补充了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蕴含的道理理解得更轻松更透彻。 四、比较阅读,激活思维。“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本节课我就充分运用了这一学法,不仅对比学习了《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还拓展对比学习了《泊船瓜洲》《登飞来峰》;《大林寺桃花》与《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学诗词的兴趣,就定会将诗词课上得兴趣盎然、有滋有味、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