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引导者虞晓兰教材简析:《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对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第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3、4、5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6自然段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13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初步感受到贝贝从一个丢三落四的孩子变成一个爱惜学习用品的孩子。学习重点:1、认识13个生字,会写“文、平”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自学字词,熟读课文。教师准备:课件准备,被丢的文具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很喜欢猜谜语,是吧!下面我们来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兴趣。铅笔和橡皮都是我们的学习用品,我们把它们叫作“文具”,可是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文具们可伤心了!大家说怎么办呢?生:捡起来,给它找个家3.是呀,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怎样找到文具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4、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学习“文”和“具”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二、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0分钟)昨天老师叫大家去预习课文了,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大家把拦路虎扫了没有呢?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宝宝。1、指名读,纠正读音。找找翘舌音和平舌音的字。注意读准“次、仔、所、找、查、让”的读音。2、去掉拼音你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抽一组开火车。3、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些生字宝宝记住的呢?加一加:丢哪新她些仔查让减一减:具每平包换一换:次她检比一比:新—所找---我办---为4、出示词语宝宝,朗读。文具、一次丢、哪里新书每天平平安安、她们这些仔细、检查伙伴所有找不着办法书包
5、把词语宝宝放到文中,是否也能读得很准确呢!三、朗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0分钟)1、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好,老师就请6名同学来读一读,展示一下。其他小朋友当评委老师,好吗?2.读文,3评价六个同学的朗读:师生评议: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4.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什么呢?学生自由朗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1)、自由回答,你读懂了什么,(2)、出示的课文主要内容填空。本文写的是一个名叫()的小朋友,因为平时丢三落四,不爱惜自己的(),在()的帮助下,改掉了粗心的毛病,每天都自己检查书包,帮文具找到了自己的家,变成了一个爱惜()的好孩子的故事。四、学习第1、2段那么从哪儿可以看出贝贝是个丢三落四的孩子呢?。 1、学生读文第1、2自然段①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②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指名读,朗读评价,重点指导“只,一次,一回”要读成重音。2、通过朗读,你知道了贝贝是个怎样的孩子?生:马虎、不认真、不会保管自己的文具。3、想一想:贝贝为什么每天都弄丢文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这种情况吗?
看来这种习惯很不好,对吧?4、看看现在的贝贝好狼狈呀,文具丢的到处都是。出示图片“丢”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记住这个字呢?5、师:贝贝什么都丢,真是又让人生气,又让人着急。师:谁再试一次?(指名读)6、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五、学习第6段贝贝最后给文具找到了家,变成了一个爱惜文具的孩子,哪段告诉了我们呢?1、指名读第6自然段,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很爱惜文具了呢?每天,仔细观察,所有”六、指导生字书写。(用时:10分钟)1、认读生字卡:文、次、找、平、办、让、包.2、老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文”“平”的书写,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老师边巡视边提醒。4、作品展示,全班交流。教学反思: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
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