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偏旁斤字旁,能正确认读“具”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由“新、平、些”分别组成的12个词语。3、能正确读写“文”等7个字,注意观察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及生字的书写笔顺。4、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偏旁斤字旁,能正确认读“具”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由“新、平、些”分别组成的12个词语。能正确读写“文”等7个字,注意观察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及生字的书写笔顺。教学难点:结合课文插图,读好人物对话。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贝贝和妈妈的头饰,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谜语,猜一猜,。出示谜语一,二。铅笔,橡皮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出示文具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交流记字方法,出示带具的图片,总结生活识字的方法。书写文具二字,补充课题。
揭题:有一位粗心的小朋友把文具乱丢乱放,文具找不到家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检查词语。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检查词语:老师要考考你这些词语会读吗?词组一:一次,仔细,所有,强调平舌音。读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词组二:这些,检查,找不着,强调翘舌音,多音字着。师:这些都是翘舌音,着在这里读着火的着。齐读。词组;哪里那里,填句子,区分。生字她,他,它:读这三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同音字。弄错称呼出笑话。老师这样填行不行?女字旁的她和什么有关?三、随文识字,精读学文。1、学习第一二段。过渡:生字词语读得那么好,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故事。出示第一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段。①指生读,评价,同学们来看这个“丢”什么意思呢?比着急,能不能从第二段找个词来解释。评价:真有办法!我们用联系下文的方式,解决了丢字的意思,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说,便顺口溜,去字头上一把刀。②让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什么?贝贝太粗心了。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贝贝的粗心?字变红。师:是呀!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让我们带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两话。3、学习三段。过渡:没有了新铅笔,新橡皮,贝贝可怎么办呀?出示句子: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识记: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加一加,斤字旁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跟着老师读一读。师:生活中新字呢,随处可见。出示图片:新华书店,新闻联播,新年快乐。师:在找生读这句话,你听出了贝贝怎样的心情?生:着急。师:句子中有了一和就就有了立刻马上的意思。你能用一……就……来说两句吗?句子练习:我一回到家,就。一,。师:我们听听妈妈怎么说的?找到妈妈和贝贝说的话。我们合作来读。我们光读正确还不行,想要读好,还得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帮忙。(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妈妈的表情。让生说:惊讶,吃惊。你能用惊讶的语气来读读妈妈的话吗?师评价:天天丢东西,难怪妈妈很惊讶。师:生活中丢过东西吗?妈妈会怎样?生气,责备。带着生气责备的语气再来读妈妈的话。贝贝的话: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妈妈表情就读好了妈妈的话。再仔细观察贝贝的表情动作,谁想给大家演一演。师:瞧,粗心的贝贝一脸无辜,她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呢?幸好妈妈告诉贝贝一个好方法。4、学习第四段。指生读。出示平平安安,汉字演化。师:这是最早的平字,下面像号角,上面长长的横,代表号角吹出来的声音平稳悠长。这是最早的安字,外面像什么?里面像什么?最早的安字代表里面一个女子,有自己的房子,房子里住着自己的家人,生活安宁。再读这个词。你能说几个这种结构的词吗?
AABB式的词:()()()结合左边的这幅图,加上动作表情,谁还想再读妈妈的话?评价:通过你的表情,老师感受到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妈妈。分角色演一演,找三个同学,学生评价。5、过渡:听了妈妈的话贝贝怎样把文具送回家的呢?指生读第六段。指导语气词:呀和哇这样的语气词要读的轻短。跟老师读。读好长句子:读好长句子要注意遇到逗号,稍微停顿一下,这样长句子就能读顺了。再指生读评价:注意到了停顿,长句子都读短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交流:谁能说一说,贝贝怎么把文具送回家的?字体变红,每天,仔细检查,所有。认识“检查”你有什么好办法?贝贝仔细检查所有的伙伴,如果红色字读得重一点,就能出贝贝的变化了。指生读,齐读。小结:知错就改的贝贝把文具送回了家,我们怎么爱护我们的文具朋友呢?结合生活实际谈。出示儿歌读一读。总结:让我们一起爱护文具,学会整理文具,让文具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四、写字。出示“包”观察,强调包是右上半包围结构的字,像这样右上半包围,写的时候注意要先外后内。范写:第一笔撇从竖中线少往左一点起笔,折要稍微往左倾斜,竖弯钩要包住横折钩。学生练写,展示指导,再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