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2、初步感知动词,并会用动作表示。3、学会填写运用又()又()式的词语。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下学期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书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一些语文中基础的词语用法,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动词并会运用。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做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一起来猜猜吧。(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猴子吗?为什么呢?(聪明、可爱)你们都知道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呢?(山上)有一天,有一只小猴子想到山下去玩玩,他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学生读题)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学生开火车复习本课生字词。二、整体读文,理清课文路线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文中自然段。思考:小猴子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在文中用”-------“勾出来。2、课件示图。(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3、如果我们给这些地方加上量词,应该怎么加呢?一()玉米地一()桃树下一()西瓜地一()树林4、请同学们试着把小猴子经过的这些地方填到下面的这句话里。小猴子来到(),来到(),来到(),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5、同学们,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看看小猴子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都是什么心情呢?我们能不能用几个词语去表示小猴子的心情呢?
掰玉米——高高兴兴摘桃子——手舞足蹈摘西瓜——满心欢喜追兔子——兴高采烈回山上——垂头丧气1、同学们前几组词语都是表示什么心情的词语呢?为什么最后一组词语和前几组他不太一样呢?小猴子的心情为什么又变得不好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三、研读重点段1、我们就先去玉米地看看小猴子吧!找找小猴子在玉米地里看到了什么?(玉米又大又多)小猴子是多么高兴呀!于是他忍不住就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往前走。同学们,老师说的这句话里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掰、扛)像这样的词语我们叫它们什么词呢?(动词)学生做动作理解“掰和扛”。2、学生学习2至4自然段,理解“摘、捧、抱、扔、追”等动词。(1)找出这几个段落里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2)在课文的插图旁边标识出图中的小猴子都在干什么?(3)学生反馈,教师出示动词。(摘、捧、抱、扔、追)学生评价,并谈理解讨论:①区别:捧、抱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区分一下捧和抱呢?②理解“摘”和桃子、西瓜搭配,不能跟玉米搭配。③学生再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小猴子抱着西瓜,走到(),看见()就()。④小猴子扔了几样东西呢?是哪三样?(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两手空空的回家去了。现在,大家明白了他为什么是垂头丧气的回山上去的吧。⑤同学们课文中还出现了这样的词语“又大又多”、“又大又圆”,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一些吗?(1)同学们,你们觉得小猴子上山以后会想些什么呢?他为什么到最后是两手空空的呢?(他做事不能一心一意,是三心二意)四、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下山》一课,知道小猴子摘了桃子扔玉米,摘了西瓜扔桃子,追了兔子扔西瓜,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知道了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什么也做不好。五、布置作业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设计:18小猴子下山玉米地掰玉米(扔)高高兴兴桃树下摘桃子(扔)手舞足蹈
西瓜地摘西瓜(扔)满心欢喜树林里追兔子兴高采烈回山上垂头丧气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