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特别好动,注意时间短且容易分散。经过大半年的学习已经能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了,经过亲身体会和教师启发性的语言、问题也能感悟到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其学习特点是以直接经验、兴趣和无意注意为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直接参与使学生获得知识。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一片经典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小猴子在山下的过程中分别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做事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会一事无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七个生字。3.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做事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直住在山上的小猴子,下山来了,来到山下它都做了什么?大家一起来听故事吧。(播放故事)听完故事我有几个问题想问大家。1、小猴子住在哪里?2、小猴子爱吃什么?3、你喜欢小猴子吗?4、请你学一学小猴子吧。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一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写课题。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师:请大家观察“猴”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反犬旁加上姓侯的“侯”。不久前我们还学过时候的“候”,是第四声。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一下小猴子吧!二、初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请大家看清自读要求。1、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2)注意小猴子的心情变化。提示学生可以边读边做动作。学生走进文本。2.认读生字师:“我带大家一起去闯关。”第一关有七个生字,让学生带拼音读。并找学生说一说那个字是多音字。第二关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第三关是词语和短语可以带上动作读一读。3、师问:小猴子都去过哪些地方?指名学生回答并给与肯定。出示课件: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4提问,小猴子都做了哪些事情?先让学生自由回答,在指名学生会回答。三、再读课文1、边读边识字(1)请大家和我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掰玉米我看看。怎么样才能记住“掰”呢?两手分开就是掰。”“怎么记住扛呢?请你做一个扛的动作。”“小猴子看见玉米结的又大又多心情怎么样呀?”“请大家带上高兴地心情再读一次第一自然段”。“如果是你你会把玉米怎么样呢?”(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猴子看到满树的桃子心情怎么样?又是怎么样做的呢?请你找出描写小猴子高兴的句子读一读。”“谁有办法记住扔”?“小猴子摘了桃子捧着向前走,谁来做一做这几个动作?”(3)学习第三自然段,齐读课文。请同学自己找出这一段中的动词并做一做动作,再找出写出小猴子高兴地句子读一读。指名同学做动作,读句子。说一说怎样记住“抱”。(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齐读课文。指名做“追”的动作,并说一说小猴子为什么高兴。最后小猴子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难过?(由高兴到难过,难过的原因是小猴子空手而回。)
2.角色表演,同时感受心情变化。请大家一起读课文,几位同学到前面共同表演。边看边做动作体会小猴子的心情变化。由高兴到难过。3、提出问题(1)小猴子该怎样做才会有收获呢?指名学生回答。(不能一会做这,一会儿做那。)(1)小猴子遇到那么多好吃的,为什么空手而回呢?说一说。(2)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指名回答。(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4、师总结:同学们故事中的小猴子由于做事情没有目标,不专心,半途而废最终却两手空空,最后小猴子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过了几天小猴子有一次下山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发挥想象说一说。四、书写训练1、指导书写“非”字,先写左边一竖,在写左边的三个小短横,然后再写右边一竖,略长,最后再写右边三横。“瓜”的第三笔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最后一笔捺要写伸展。2、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3、生自主书写,师巡视。
五、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扛摘桃子捧扔摘西瓜抱空手而回追兔子跑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经典童话故事,文本中蕴含着深刻哲理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解读。生活中很多人不都是这只“小猴子”吗?但是孩子们还不能够有这样深刻的理解。通过阅读表演感受小猴子的错误,小猴子应该怎样做才会有收获,来感悟文本中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