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乌什县亚曼苏乡中心小学赵秀丽11月28日,我在一年级一班讲授了《小猴子下山》这节课。《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共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张扬个性,体现自我。由于这是一篇选读课文,因此我设计了很多学生自学的环节,便于学生利用小组互助的模式来进行自主学习。 本课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七个部分: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五、积累运用,“又()又()”;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七、写字指导。“兔”。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并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会迁移运用。以及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二是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三是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通过这次的授课,我感觉到了工作一年来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进步。主要的优点如下: 1.环节设计精当,连接巧妙,重难点突出。通过扩词、动作表演、看图说话、续写故事等活动,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进行训练。 2.运用“345”课堂模式,恰当的运用自主互助的学习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引领学习第一段,学生按照方式方法自主学习其他段落,学会举一反三。 当然,这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缺点如下: 1.多媒体课件设计精巧,对板书设计有些忽略,不够充实。 2.这篇课文是自选课文,对课文中的字词可以不用深挖,节省出时间来让学生更多的去读课文、复述故事和谈感想。
3.让这些汉语口语不好的维吾尔族学生明白学好汉语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有很高的水平,课文背后体现出来的深刻道理需要渗透到平时的德育教学中去,多举一些简单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树立榜样。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己的一次成长蜕变,在这样的不断反思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