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积累一些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并用词语说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懂得: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认真做事,才有收获。【教学重点】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积累一些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并用词语说话。【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懂得: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认真做事,才有收获。【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谁来说一说:“你猜出的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小猴子。”2、谁来说一说:“你以前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学生举手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学一个有关猴子的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字词初探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并试着读一读本课生字。读准字音。3、课件出示本课生词:猴子、结果、掰开、扛着、满地、抱着、扔下、追赶、摘下、捧着、蹦跳、西瓜摘苹果4、学生试着说说识记上面生词的方法:例如:A.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了“瓜”字:“呱’减掉“口”就是瓜。组词:西瓜,南瓜,黄瓜。B.比一比:扔—奶扛—打结—洁;加一加:掰C.让学生亲自做以下动词的动作:扛玉米捧着掰玉米摘桃子追兔子抱西瓜(以此方法牢固理解掌握这些动词)D.组词:猴:猴子、追:追赶、瓜:西瓜、掰:掰玉米扔玉米E.偏旁识字:结、扛、扔、摘、捧、抱、蹦、追、满F.教师指导学习生字条上面出现的部首(提手旁、反犬旁),帮助识字。
G.指名认读上面生词。学生开火车读上面生词。然后学生齐读12个词语,每个两遍。H.指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三、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地方?请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图如下: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树林3、请学生用:“小猴子下山来,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了(),来到了(),最后回到山上去了。”这样的方式说一说:小猴子下山的路线。4、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猴子来到这些地方,分别干了些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5、指名学生回答:小猴子来到这些地方,分别干了些什么?6、教师小结,理清思路:玉米地:掰玉米、扛玉米、桃树下: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西瓜地: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追到树林边7、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生词,还弄清了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下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指名读下面词语:猴子、结果、掰开、扛着、满地、抱着、扔下、追赶、摘下、捧着、蹦跳、西瓜摘苹果二、研读重点段,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课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呢?3、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4、教师小结: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小猴子心里很高兴。小猴子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5、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课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3、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4、教师小结:小猴子走到一棵桃树下,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小猴子这次找到了最爱,所以,小猴子毫不犹豫地扔了玉米,去摘桃子。)5、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因为小猴子这次找到了最爱,注意读出小猴子扔玉米的毫不犹豫。(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课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小猴子这次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这次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又是怎么做的?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猴子这次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这次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又是怎么做的?3、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4、教师小结:小猴子走到一片西瓜地里,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5、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课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小猴子这次又在什么地方?它这次又看到了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猴子这次又在什么地方?它这次又看到了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3、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4、教师小结:小猴子这次是抱着一个大西瓜在往回走的路上。它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小猴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结果: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5、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第三课时一、提升主题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找吃的,在小猴子下山的路上有又大又多的玉米,有又大又红的桃子,还有又大又圆的西瓜。结果呢?小猴子却空着手回家去。请学生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3、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4、教师小结: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看见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很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结果: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这是因为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才导致它两手空空回家的结果。5、指名学生演一演“小猴子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动作、神态。以此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6、经过了这次下山,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小猴子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给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家了。你会给它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7、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8、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9、教师小结:学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我明白了“我们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终,认真做事,才有收获。”的道理。10、学生仔细观察课件插图。让学生看着课件插图,复述课文内容。二、指导书写,教师点拨重点。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的意思是十分美丽。比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瓜:注意笔顺;瓜的第一笔是横撇。组词: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三、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本课的词语。2、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四、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一)、尽情地“读”。语文课要以读为主,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最好能读出问题来。接下来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我不失时机地指导他们读出感情来。(二)、尽情地“演”。在指导学生弄清文章所述道理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谈感受,再创设情景师生共同表演出来。我指导学生在演小猴子的时候,边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边说句子,加深理解。不仅弄清了道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了记忆。五、板书:小猴子下山玉米地:掰玉米、扛玉米、桃树下:扔玉米、摘桃子,西瓜地:扔桃子、摘西瓜,扔西瓜、追兔子、做事情要专一空着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