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猴、扛”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乂()又()”形式的词语。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冃标明确,有始有终。教学重点:了解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O教学过程:激趣导入21、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看看他是谁?出示:猴子图片。2•你喜欢他吗?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它的名字。介绍猴,猴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他的部首是反犬旁。反犬旁的字大部分都和动物有关。3•这是一只非常活泼的小猴子,他和猴爸爸猴妈妈一起住在深山里,有
一天它下山去了,板书:下山。它下山以后发生了哪些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齐读课题。二、初读体会,学习生字。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勾画:朗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读。师:一边读,一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学习习惯可真好。2.集中出示带提手旁的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并观察特点。3.交流:带提手旁的字都和手上的动作有关。你还知道有哪些提手旁的字?4.去掉拼音读:扛玉米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5.我们一起边读边做动作好吗?6.出示字谜认识:掰。7•习了跟手有关的字,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跟脚有关的字。出示:蹦。8.岀示词语:蹦蹦跳跳。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三、品读领悟、复述故事1•这些生字都跑到课文里去,你还认识他们吗?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你可以
用小直线在课文里做个小记号。2•全班交流。小猴子下山后先后到了哪里?学生汇报,教师贴图。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草地3•它分别做了哪些事?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摘玉米、摘桃了、摘西瓜、追兔子。4•聚焦第一段:现在,让我们随着小猴子的脚步,一起到玉米地里去看看。出示句子: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的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1)指名读,纠正发音。谁想读给大家听?请你来试一试。(2)全班读。(3)指导读好重点句子:课件: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两个带又的词语,并读一读。出示: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引导学生说一说带又的四字词。课件:又()又()。(4)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小猴子的高兴。你看,看到这么多的玉米,小猴子高兴得一(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小猴子高兴得-生回答。(5)训练有感情朗读:现在,你就是小猴子,能把自己的快乐读出来吧。
(6)配乐读。(7)练习复述故事:现在不看课文,你能看着插图说一说吗?用下面的句式。出示:小猴子走到(),看见(),就()O师生评价。5•小组合作交流:我们看着插图就能复述故事。多好哇。小猴了还去了桃树下,西瓜地、草地上,它又看见了什么?干了什么呢?请你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结合这样的句式,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小组合作讲故事6•学生展示,师生评价。请大家看着第一幅图,谁想说?引导学生互评,在交流中,习得方法。7•创编故事:小猴子走到葡萄树下,走到香蕉树下,他又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故事。四、联系生活实际,感情升华1•总结过渡:就这样,小猴子掰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扔西瓜,追兔子,可是,兔了也跑走了。课件: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配图)(1)指名读(2)看图想象,体会心情:透过小猴子的背影,我们可以想象此时此刻,小猴子?(3)引导学生带着体会读。请你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这句话。(4)指导读好关键词:只好。
2•启发思考:小猴子一开始高兴得手舞足蹈,现在却垂头丧气。出示:对比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呀?(1)生谈感受。(2)教师总结提升。是呀,看到小兔子连唯一的西瓜都给扔了。他本来可以带着很多好吃的,回家送给爸爸妈妈吃,现在却什么也没有了。连一个桃子、一个玉米都没有留下。(3)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你有没有犯过小猴子这样的错误。播放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多的故事,看他是怎么写作业的?(4)师过渡: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小猴子和多多这样的错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做更好的自己。生谈体会。(5)总结:在小猴子的身上,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一定要记住,做事情要:生齐读一心一意。五、课后延伸1.下课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也可以编一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得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