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这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语言丰富活泼,是训练朗读的好文章。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感悟,配以合适的充满童趣的画面,培养学生感受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训练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会用“什么看见什么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2运用观察法、演示法、以读代讲法学习课文内容。3、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懂得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教学难点领悟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小动物吗?小朋友们真聪明呀。我们接下来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跟一个小猴子有关,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66页,看看小猴子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听音频范读。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猴子下山到过哪些地方?他做过什么?(二)了解故事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一看。生1:小猴子走到了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哎呀,这个同学的答案真实太完美了,看看谁还能像她一样聪明?生2:小猴子走到桃树底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哦,小猴子又去摘桃子了,嗯,你这小脑瓜真聪明。小猴子还去了哪里,还有同学能说说吗?举手回答。生3:小猴子走到一片西瓜地。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哦,你是说小猴子有去摘西瓜了吗,真是太棒了。小猴子除了去过玉米地、桃树底下和西瓜地以外,还做了什么?谁能告诉我?生4:小猴子看见一只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设计意图:自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作了铺垫,接着看图说话,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让学生的主动思索得以很好的展现,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很好的训练。]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一)师讲读第一自然段。1.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圈划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听老师读了之后,你划了哪些词语?生5:“玉米地”“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掰”“扛”
2.生范读。嗯,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有没有同学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这一段呢?生读。你们说,他读得好不好啊?哪些地方读得好?哦,“又大又多”“掰”“扛”。有没有信心比他读得还要好,谁来试一试?生读。(嗯,确实有进步。)3.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1)(“又大又多”)又大又多,又香又甜,你们还能照“又……又……”的样子说词语吗?(开火车说词语)(2)(“掰”)谁能为大家拼一拼这个字? 这位同学的普通话讲得很标准嘛。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这个字,看能不能猜猜它的意思。(提示: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是个分字,两只手把一个东西——分开)对了,就是两只手把一个东西分开的意思。同学们都掰过香蕉吧?谁能帮老师把这些香蕉掰开?生6:(演示)(学生演示,老师辅助讲述理解:两只手把一个东西掰开) 课文中说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穿绿衣服的那个同学来,演一演玉米苗(站直,双手上扬为两个玉米)。再请一位同学掰一掰这两个玉米。生7:(生表演“掰”,师描述:这棵玉米苗好绿呀!太好了,长了两个大玉米,瞧,这玉米黄灿灿的,熟透了。一定很好吃,我要把它们掰下来扛回家去。)(3)(“扛”)请同学们把你的书扛在肩膀上给老师看看。对了,所有同学都做对了这个动作。“扛”是用手扶着把东西放在肩膀上。同学们想一想,你会把一支铅笔扛在肩膀上,还是把一把大扫把扛在肩膀上?(大扫把)为什么呢?(扫把很重)对!那课文中说,小猴子把玉米扛在肩膀上,说明玉米怎么样啊(很大很重)。嗯,太聪明了。好,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好好读一读这句话。[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的训练,使学生快速找到答案,同时动手动脑地品读词句,体验词句的准确、生动、形象,又在指导朗读、表演中丰富学生的感悟和积累,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在朗读中展现了他的理解感悟。](二)师领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生自读。这一段,老师想听一听同学们是怎么读的,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像学第一段那样,把重要的词语和字找出来并读好。同学们自己先找一找,读一读。(1分钟)生8:“又大又红”“扔”“摘”哦,你很聪明也很细心。生范读,师指导。理解课文。 小猴子来到桃树底下,就去摘了桃子,那他掰的玉米呢,哪里去了?(扔了)。哦,他扔了玉米。我们一起读一遍第二自然段,看看大家说得对不对,小猴子是不是摘了桃子就扔了玉米。齐读第二段。(三)生自学第三、第四自然段。 哦,他真的扔了玉米,摘了桃子。接下来,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三、四自然段,把重要的词语和表示动作的字划出来好好读一读,看看小猴子又去了哪些地方,他的桃子是不是带回家了?(3-5分钟)1.生范读第三段。生9:你们听出来了他哪些词语读得好吗?(捧、又大又圆、扔、摘)生10:(范读)哦,小猴子又去摘了西瓜,扔了桃子。2.生范读第四自然段。生11:(同上)(抱、扔、追、蹦蹦跳跳)生12:最后,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吗?(没有)
我们看看第五自然段就知道了。[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等要求,需要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去实现。因此,以上环节是从理解课文、指导学生自主的朗读感悟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理。](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不见了,空着手)最后,小猴子有没有带东西回家?(没有,空着手)四、总结课文,领悟情感(一)总结课文。有没有同学能勇敢地用自己的话把《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老师先讲前面一小部分。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走到一片玉米地里,玉米黄黄的、大大的,可真诱人,他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生13:小猴子走到桃树底下,他看见桃子都熟了,看上去很好吃,就扔了玉米,摘了几个桃子。捧着桃子往前走。生14:小猴子走到西瓜地里,他又想吃西瓜,就扔了桃子,摘了个西瓜。抱着西瓜往前走。生15:小猴子看见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很喜欢,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小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又累又饿,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二)领悟感情。你喜欢这只小猴子吗?为什么?不喜欢。因为小猴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做事情三心二意,最后什么也没做好。对,我们可不能像这只小猴子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的。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以后,小猴子自己也知道错了,应该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不会还是这样三心二意?如果不会,他会怎样做呢?用两三句话写一写。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