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描摹并记忆“跟、玩”两个汉字。联系课文理解“撒腿就跑、一边——一边——”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并能读好课文中的感叹句和问句。根据情境读出不同动物说话时的语气。3.从课题出发,引出文章的主线,逐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二、教学重点1.能根据课文情境读出不同动物说话时的语气。2.朗读课文,能表演这个故事。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读下面生词咕咚突然撒腿就跑喊叫玩耍慌张狮子树阴吵闹追赶转身摸着好奇兔子设计意图:上新课前认读词语,巩固复习,为下面的阅读创造了条件。二、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咕咚》这一课,请大家一起读课题。4
2.你听到过《咕咚》的声音吗?你在哪听过?(如果学生说听过,举例说明。)你们听到的声音就是咕咚声,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做象声词。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设计意图:通过对题目引入,学生了解像“咕咚”这样的词是象声词,还有哪些象声词,对学生进行词语拓展。3.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在疯狂地逃窜,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们不顾一切地逃命呢?现在我们打开书114页。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文中的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什么?(如果学生说的不完整,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过渡:小兔子汗都吓出来了,课文中是怎么写的?那一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第二自然段)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评读,谁能把小兔子害怕的样子读出来?理解:“撒腿就跑”。谁能把这个词的意思表演出来。用同样方法理解“一边----一边------。”3.填空:----------,撒腿就跑。------一边------一边-------。指导书写:“玩”,告诉学生“玩”是左右结构的字,像这种结构的字书写时要一看宽窄,“玩”是左窄右宽;二看高矮,“玩”是左右一样高;三看笔画,“玩”的第七笔“撇”穿插到左边王的下面。让学生描摹,再照着写。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话,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通过展示直观的图片,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同时训练学生看图说话,说完整话,真实地表述图意的能力。指导书写目的让学生分散识字,养成正确书写习惯。4
过渡:小兔子都害怕成这样,其它小动物怕不怕?“怕!”从哪知道的?(二)学习3、4自然段。1.自由读3、4自然段,边读边看图,从哪些地方看出其它小动物也非常害怕?(狐狸、猴子、小鹿、松鼠都跟着跑起来看出它们都非常害怕。)2.理解“乱哄哄”。(因为这么多小动物都边跑边喊,所以非常杂乱,就乱哄哄的。)3.指导书写“跟”,回想刚才我们书写“玩”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书写“跟”字。谁能把这种害怕读出来?你还能读得比他读得还好吗?(评读)。过渡:它们都害怕地跟着跑起来,谁不害怕?(狮子)。从哪些地方看出狮子不害怕?它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三)学习5-11自然段1.分角色读5-11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狮子不害怕?你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理解“好奇”,换一个词来理解)。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3.大家接受狮子的建议,一起来到湖边。它们看到“咕咚”到底是什么?4.齐读12自然段,“咕咚”到底是什么发出来的?想象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四、拓展延伸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2.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3.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4.我们现在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让学生戴头饰表演,在表演中教师要做相应地指导。)4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五.板书咕咚兔子跑喊狐狸听见咕咚跑喊}遇事不盲从动物们跟着狮子(爱动脑筋)追问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