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咕咚》教学设计【课文分析】《咕咚》是一篇情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学习这篇课文重在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推断。【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随文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2.学习“一边……一边……”的句型,尝试运用“一边……一边……”说完整的话。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初步懂得遇事要思考,不盲目跟从。【教学重点】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推断。【教学难点】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推断。【课型】精读引领【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5.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三、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3)认识生字“熟”、“掉”2.读2--4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2)认识生字“吓”、“鹿”、“象”。(3)出示句子,学生朗读。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4)用“一边……一边……”说话。(5)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6)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8)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9)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3.全班齐读5--7自然段。(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2)认识生字“拦”、“领”(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4.分角色读课文。5.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6.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四、拓展延伸,主体整合轻轻打开主题丛书《狠心的鸟弟弟》,自己来读一读。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板书设计】20咕咚害怕、逃跑---------笑了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