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认读“壁、虎”等9个字,会正确书写“河、姐”等6个字,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境入题,趣学生字: (课件,小壁虎爬在墙上捉蚊子的情景) 1、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动画中捉蚊子的动物是谁?(师板书:壁虎)学习生字“壁”“虎”,想和它打招呼吗?那么你试试吧。 2、揭题:《小壁虎借尾巴》学习“借”,你借过什么?听说过借尾巴吗?想知道小壁虎怎么借尾巴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范读: 你想听这个故事吗?(课件演示) 2、交流识字方法: 这课没有一个注音,遇到生字宝宝怎么办?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字;通过相似的熟字猜字;问老师、问同学……) 3、大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把画出的生字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4、检查学生识字情况(课件展示生字)A.指名读谁愿意把这些生字宝宝介绍给大家认识,谁读的最棒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吗?齐读。B.去掉拼音再读。5、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6、调皮的小壁虎把生字宝宝藏起来了,你能猜出来吗?7、读一读。A.随机抽读。比比谁的火车开的又快又稳。(课件展示)B.小壁虎想到河那边去玩,你们能帮帮他吗?(课件展示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件边演示) 2、学生自读课文。① 先自由读一读,要有感情的朗读,并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② 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课件边出示相应的画面)③ 学生评议。(你觉得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想对他们说什么?)3、带着刚才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课文再完整的读一读,边读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交流阅读情况: (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说说你的想法。) 5、教师帮助理一理: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经过、结果。6、全班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四、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笔顺。(课件展示)指名说说。你想说哪个字就说哪个字。(学生边说课件边出示)2、提出自己写不好的地方。3、范写,认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课件展示) 学生跟着书空。(课件可重复展示)4、学生描红书写。 五、作业:1、回家把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2、收集资料:请教父母,读读课外书、上网查一查,
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那些尾巴有什么用?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读词语:指名读、齐读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出示投影片)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3)理解“挣断”的意思。如果淖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4)指导朗读。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2)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3)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4)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画小鱼图)
(5)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6)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板书:拨水) (7)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上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2)(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画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3)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5)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指名读第6、7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板书:长出新尾巴)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3)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