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资料比尾巴 有一天,一只孔雀在树林里展开五彩的大扇,得意洋洋地唱着:“我的尾巴有多美,谁敢跟我比!” 这时它看到卷尾猴用又细又长的尾巴绕在树枝上,身体倒挂着,一边高兴地荡秋千,一边哼着歌。孔雀不理小猴,继续向前走去。 孔雀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啄木鸟把尾巴往树皮里一插,正在捉虫吃。孔雀想,原来啄木鸟的尾巴可以当椅子坐,孔雀又向前走去。 忽然,孔雀看见一只小松鼠拖着那蓬松的大尾巴向前一跳,好像降落伞轻轻落在孔雀身旁。孔雀看呆了,小松鼠说:“我的尾巴还可当毛毯盖呢!” 半路上,孔雀遇到老虎、小家鼠和绵羊。孔雀盯着它们的尾巴问:“你们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能告诉我吗?”老虎抢着说:“我的尾巴像一根结实的棍子,可当武器用。”小家鼠接着说:“我的尾巴是偷油的工具。”绵羊忙说:“我的尾巴能储存营养。” 绵羊的话音刚落,负鼠妈妈用尾巴绕住小负鼠唱着歌走来了。后面还跟着一条响尾蛇,只听见它的尾巴发出“歌楼楼”的响声,负鼠妈妈对孩子们说:“这响声能引来小动物,骗它们上当,把它们当点心吃,你们可要当心呀!” 孔雀听完,难为情地说:“过去,我自以为自己尾巴长得漂亮,其实你们的尾巴都比我强,今后,我再也不骄傲了。”壁 虎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时称为守宫。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当它受到外力牵引或者遇到敌害时,能使尾部断落,然后逃命,过一段时间,尾巴又会长出来。掉下来的一段,由于里面还有神经,尚能跳动一些时候。这种现象,在动物学上叫做“自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为什么小壁虎能爬在墙上掉不下来? 因为小壁虎脚上长着一种叫“吸盘”的小东西,小壁虎能在墙上又快又稳地爬动,就全靠它了。“吸盘”使小壁虎的脚一碰到墙壁的时候就牢牢吸住,并且能够在移动时候,一点声者也没有。人们还根据壁虎的脚上的吸盘发明了许多东西,像吸在墙上的吸盘挂钩,射中目标就吸住的吸盘玩具等等。蜗牛和乌龟比本领
蜗牛和乌龟,都是爬得慢腾腾的,又都是背着甲壳儿的家伙。一天,他们在路上碰见了,一个夸自己有能耐,一个夸自己有本领,谁也不肯相让。说到后来,决定比本领。 先比第一套本领:赛跑。 “你别认为我们乌龟爬得很慢!有一次,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撒开四条腿,又奔又跳,比赛结果,乌龟获得第一名呢!”乌龟对蜗牛说。 蜗牛扭着身子爬过去:“哈哈!别开玩笑啰。‘龟兔赛跑’是个寓言,人们编造出来的故事。你就当真啦!最近,西班牙举行一次世界蜗牛田径锦标赛,世界各国有300只蜗牛参加比赛,我以6分钟爬完148厘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拿到一块金牌呢!” 乌龟服输。再比第二套本领:耐饥。 乌龟把尾巴和四肢,一古脑儿缩进甲壳里,对蜗牛说:“我这样不吃不喝,饿上两年都不会死。你行吗?” 蜗牛昂着头,神气地说:“世界上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英国人,从埃及带回两只蜗牛,把他们粘在木板上,放在标本室里展览。四年以后,两只蜗牛还好好地活着呐。”蜗牛骄傲地竖起两根触角,“你瞧,我们有多么惊人的耐饥能力啊!” 乌龟比不过蜗牛,气得两只眼睛瞪得老大老大。 乌龟只得和蜗牛比第三套本领:耐渴。 “如果老是晴天,不下雨,你吃得消吗?嘿嘿,我有个甲壳儿,把身体缩进去,两年不怕渴!”乌龟说。 蜗牛慢慢地爬到乌龟面前。“你瞧瞧我脊背上的甲壳儿!”蜗牛也把身体缩进去,对乌龟说:“我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但是,遇到干燥的天气或冬眠时期,我只要把身体全部缩进去,身体就会分泌出一种黏质,把甲壳的洞口给封闭起来,这样,我三四年都不怕渴!” 他们分手的时候,乌龟一边慢慢地爬着,一边真心诚意地说:“蜗牛老弟,真行!” 迁移导读 《蜗牛和乌龟比本领》与《小壁虎借尾巴》都是科学童话,都是借用童话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小壁虎借尾巴》是以小壁虎三借尾巴的过程,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也介绍了壁虎尾巴的特点和用途。《蜗牛和乌龟比本领》是以三比本领的过程,介绍了蜗牛的三种本领。“比”的结果,蜗牛耐饥、耐渴等本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自华夏出版社《迁移阅读》一年级小壁虎是个“傻孩子”吗? 这是在课文快结束的时候: 师: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 生1:为什么小壁虎要把自己的尾巴挣断呢?它不疼吗?为什么不叫其他动物帮忙? 生2:为什么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呢?~~~~~~~~~ 孩子们的话音未落,有几只小手已经举起,“老师老师,让我来告诉他们!”还有一些孩子正在下面嘀咕,看来对问题孩子们的兴趣蛮大的。本想就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是妈妈对孩子的昵称,突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何不借此机会,开展一次小小辩论会呢,看看时间也还充裕。于是,亮亮嗓子,“孩子们,你们说说小壁虎是个傻孩子吗?”是!不是!声音嘈杂。“这么说谁也说服不了谁,咱们就来辩论辩论,拿出你的理由说服大家,行吗?”“行!”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小小辩论赛。孩子们又新鲜又激动。经过几分钟的准备之后,小辩论开始了: 生1:我觉得小壁虎是个傻孩子,因为它在向牛伯伯,小鱼姐姐、燕子阿姨借尾巴时,都不回头看看自己的尾巴到底怎么样了。 生2:我不同意,因为小壁虎在蛇咬住尾巴是会挣断逃走,多聪明啊! 生3:小壁虎不傻,你们看,它在尾巴断了之后会向朋友们去借呢! 生4:我也觉得小壁虎不傻,它向小伙伴借尾巴是很有礼貌,叫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 生5:我跟你们说,小壁虎有点傻的,那尾巴本来就会断的,可小壁虎爬了这么多地方都没发现自己的尾巴在长? 生6:可能它断了尾巴心里难受,就没看。 生7:可能它觉得没有尾巴太难看了,不想看~~~~~~~~~ 学生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我在旁一边听着他们精彩的发言,一边点头微笑着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看着我鼓励的模样,他们说得更起劲了,我几乎连插嘴的机会都没有。最后尽管没有宣布辩论的结果,但是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的是热情。
一个本来几句话结束的问题,却几乎花了半节课的时间,值得吗?其实,很庆幸自己没有滔滔不决地讲述,而是顺沿孩子们的兴趣,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话题,并创设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让它成为学习的新起点。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互动的,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来到学习中。 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甚至我想,要是在课一开始就准备这个辩论会,相信我们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学习。第斯多惠说过:知识不应该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