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咕咚本课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文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弄清真相,本不要盲目跟从。分析本课是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并在一年级上学期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来猜字、认字。在课文理解方面,要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教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学读流利。目标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教学课2重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时难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安排时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方法猜测字音;正确读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猜测读音1.玩“猜字”游戏。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咕、咚”二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自由交流。学生发现“咕、咚”二字均由熟字相加组成:口+古=咕,口+冬=咚。教师肯定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猜测字音。生1:我觉得第一个字应该读“ɡǔ”,第二个字应该读“dōnɡ”,因为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古、冬”的读音就是这两个字的读音。生2:我觉得第一个字应该读“ɡū”,第二个字应该读“dōnɡ”,连起来就是ɡūdōnɡ。我曾听说过这个词。“咕咚”,它们都是口字旁,这是写声音的词语。2.小结揭题。师:真棒!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是“ɡū、dōn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猜读生字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1)初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尝试用其他方法猜读,然后同桌、小组交流,把字音读正确。(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分小组交流: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学生猜读生字的方法。(1)借助图画猜读:(课件出示鹿、象、羊图片)学生观察图中动物,从而猜对“鹿、象、羊”的读音。(2)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如,“咕、咚、吓、拦、领”。4.(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采用多形式认读,教师正音。
ɡūdōnɡshúdiàoxiàyánɡlù咕咚熟了掉进吓了一跳山羊小鹿táomìnɡxiànɡyělánlǐnɡ逃命大象野牛拦住领着教师正音:“熟”是翘舌音,要与口语(shóu)相区别;“命、领、咚”是后鼻音;“拦”是前鼻音,声母是“l”。5.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1)与形近字比较识记:熟——热;逃——桃;命——伞。(2)加一加识记:里+予=野;口+古=咕;口+冬=咚;口+下=吓;令+页=领。(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识记。如,“掉下来”中的“掉”,“拦住问”中的“拦”,“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测它们的大致意思。(4)组词识记。熟——熟人成熟熟透野——野花野草野鸭命——救命活命生命6.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7.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更通顺。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认读并口头组词。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笔画、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左窄右宽。“口”小居左上,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下”第一笔起笔与口字旁齐平,第二笔竖较长,点跨横中线。左窄右宽。“白”字略短于竖心旁,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左右结构。右边第一笔折后略往左倾斜,竖提较长,捺的收笔略高于竖提。
上下结构。宝盖头和第四笔短横都位于上半格;“豕”前三撇有长有短,间距匀称,最后两笔撇收捺放。独体字。倒八头位于上半格中间,分列竖中线两边。三横间距均匀,长短不一,第三横最舒展,竖写在竖中线上。独体字。上收下放。重心对正,形体偏长。第六笔撇从“口”中斜出。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错位。“日”部横折的折在竖中线上;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左部的第二横。3.学生先描红、再临摹,教师巡视指导。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议:这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写得不好,需要怎样改正?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图文对照,自由朗读课文,碰到长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1)“咕咚”到底是什么?文中讲了哪几种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2)课文配了几幅图?每幅图对应哪几个自然段?3.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评价、鼓励。(1)“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文中讲了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和野牛这几种动物。我最喜欢野牛,因为只有野牛提出了质疑。(2)课文共配了4幅图。第一幅图对应第1、2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第3、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第5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第6、7自然段。5.图文对照,朗读课文。(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将下面的句子读正确。◇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观察插图二,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师生正音,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3)观察插图三、四,说说图上分别画了什么。指名朗读第5~7自然段,师生正音,教师重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6.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木瓜掉进湖里,咕咚→_____跑→_____跑→_____跑→_____拦住问,都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回到湖边,木瓜掉进湖里,咕咚→大伙笑。五、回顾交流,作业设计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总结时要特意强调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猜字、认字。同时告诉学生猜字有可能猜错,对于拿不准的生字的读音,要记得去查查字典或者请教他人来验证。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1)同桌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在识字、读文方面有哪些收获。(2)同桌合作读一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2.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能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推断。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卡,教师抽取生字卡,学生抢读并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其他学生听写词语。吓人可怕怕生跟着跟从大家家人山羊羊角大象气象都是2.指四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幅图所对应的内容)其余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认真听。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二、图文对照,重点探究1.图文对照,学习第1、2自然段。导语: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这时候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听到这咕咚声,兔子是怎么做的?(1)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都有些什么,发生了什么事。(2)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①你认为“咕咚”是什么?(“咕咚”是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②兔子以为“咕咚”是什么?它为什么拔腿就跑?(兔子以为“咕咚”是一个可怕的东西,所以它吓得拔腿就跑。)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③想象:小猴子看见了是怎么问兔子的?(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3)重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①看图理解“拔腿就跑”一词,学生演演这个动作。②创设情境,指名扮演兔子,朗读兔子的话,读出兔子害怕、慌张的心情。小结:第2自然段先讲听到咕咚声时兔子的做法,再写兔子是怎么说的。2.图文对照,学习第3、4自然段。过渡:小兔子边跑边叫,被谁听见了?大家听见后,又是怎么做的?(1)指导看第二幅插图,说说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2)指名读第3自然段,看看小猴子是怎么叫的。(小猴子连用两个“不好啦!”。)①指名读兔子的话,教师读小猴子的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读得越来越快)生:读得越来越快,说明动物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②指名读小猴子的话。(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中的大伙都有谁?它们又是怎么做、怎么叫的?(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听了,也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①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②“咕咚”要来吃它们了,真是太可怕了,你能读出可怕、着急的语气吗?(4)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的心理。①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__________!”小鹿一听,就__________。他():“__________!”大象一听,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②学生选取其中一个角色扮演。③教师引读课文,再次体验动物害怕、慌乱的情景。
(5)对比语言。①指三名学生分别朗读兔子、小猴子和大伙的对话,看看它们讲的话是否相同,不同在哪里。生: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他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②从它们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③指名读第2~4自然段,感受动物们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谁,“咕咚”为什么可怕,只是拼命地跑、拼命地大叫的“热闹”场面。3.图文对照,学习第5自然段。过渡:是啊,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这不,就连大象也跟着跑起来了。大家都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它是谁呢?(1)指名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谁跟大家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①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A.“拦”,指名演示“拦”的动作。野牛没有跟着大家“跑”,而是“拦”住了大家。B.“问”,野牛没有跟着大家“叫”,而是“问”,它先问大象,再问大伙,最后问兔子。②指名分角色朗读野牛和大象的对话,野牛的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③野牛问了大象,还问了谁?它是怎么问的?谁来当野牛,逐一采访被“咕咚”吓坏了的小动物?生1: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你们都看见了?”生2:野牛问兔子:“‘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④指名读兔子的话。小结:原来兔子也没看见“咕咚”,而是耳朵听见的啊。(2)图文对照,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4.图文对照,学习第6、7自然段。(1)指导看第四幅插图,说一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知道“咕咚”的真相后都笑了。)
(2)自由读第6自然段,说说大伙是怎样知道真相的。(它们是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的。)(3)在知道了真相后,它们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知道“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的真相后,觉得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都笑了。)(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可笑的语气。(5)此时的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三、总结全文,作业设计1.教师小结。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今后遇到事情,我们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要先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2.戴上头饰,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然后观看动画片《咕咚来了》。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游戏导入,渗透识字方法(教学重难点)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吧?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学一学”。学什么呢?根据老师的语言提示,你模拟出声音。
师:小鸡的叫声,谁会模仿?生:叽叽叽。师:小青蛙的叫声。生:呱呱呱。师:第三个有点难,需要好好回忆。你们班主任老师的笑声。(生哈哈笑)“学一学”只是游戏的第一关。游戏的第二关是“猜一猜”。这三种声音都可以用汉字表示。老师这儿有三组汉字,哪一组汉字是谁的声音?为什么?(课件出示:1.哈哈2.呱呱3.叽叽)师:小鸡的叫声应该是几号?生:3号。师:为什么?(生摇头,表示不知)他说不出理由,只是靠感觉。那可不行,谁来帮他?生:因为小鸡的叫声是“叽叽”,“叽”的左边是一张口,说明和嘴巴有关,右边是个“几”。师:对,“几”的读音和“叽”很像。你是根据字形和读音猜出来,对吗?(生点头)谁能像这样来猜猜小青蛙的声音是几号汉字?生:是2号“呱呱”。它左边是一张口,是嘴巴叫,右边是一个西瓜的瓜,读音和青蛙的叫声很像。师:你说得很清楚。那班主任的笑声显然就是几号?生:(齐)1号,哈哈。师:我们把这三个词读一读。生:(齐)哈哈、呱呱、叽叽。师:你看,汉字就是这么有趣!现在请你再来猜猜,这两个字读什么?(课件出示:咕咚)生:ɡūdōnɡ。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生:“咕”的左边是一个“口”,右边是一个“古”。“咚”的左边是一个“口”,右边是一个“冬”。师:是的,她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拼一拼。(课件出示拼音,生拼读)
师:刚刚猜对的,给自己鼓掌。(生鼓掌)都猜对啦,太厉害了!今天我们上的课就和“咕咚”有关。赏析: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本教学片段中,教师采用了游戏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模仿小鸡、小青蛙的叫声和班主任老师的笑声,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课堂教学也顿时活跃起来。在学生模仿结束之后,教师接着呈现“叽叽”“呱呱”“哈哈”等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象声词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猜测“咕咚”的读音,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十分自然地引出了《咕咚》一课的学习。这样的游戏导入,融情趣和智慧于一体,可谓别具匠心。1.猜字、识字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因此,从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我就让学生试着猜“咕咚”的字音,并教给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中猜测字音,大大激发了学生读文识字的兴趣。2.本文是一篇连环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画面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心理,学生很快就读懂了故事内容,并能够体会到不思考、盲目跟从带来的不良后果,理解课文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