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案)课题1、小蝌蚪找妈妈主备人朱秀亮辅备人上课时间课时第1课时审核人教学分析(内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讨的习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本课9个生字及组成的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3、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并能用“()的()”短语联系实际说一说其他动物植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教学难点: 用“()的()”短语联系实际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特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谈话导入你们认识青蛙吗,同学们? (生答:认识!) 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 (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 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二、初识图意。1、看图提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引导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哪”的偏旁是“口”“肚”的偏旁是“月”“孩”的偏旁是“子”“跳”的偏旁是“足”(3)指导生字的笔顺。以“顶”、“宽”为例指导。(4)生练习书写,师巡视随机指导。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它都遇到了谁? 2、正读音 (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划出来。 学生交流,教师趁机拓展让学生用“圆圆的(),长长的(),练习说话,并鼓励学生用()的()”的短语说一说自己见到的动物或植物的外形特点。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答: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哪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2、指导学生看图,师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快活、有趣的神情。 板书设计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