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练习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练习题有答案

ID:821589

大小:37.96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练习题有答案识字2树之歌一、连一连。jiāngzhāngzhuāngyínnài掌装疆耐银二、看拼音写词语。yángshùzhuànglìmùmiánguìhuāsōngzǐ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例:疯——枫(枫树)绵——()()洞——()()伯——()()场——() ()洼——()()志——()()四、照样子,写句子。梧桐树叶像手掌。像五、课文整体梳理。课文中共介绍了几种树?请试着列出来:六、重点段落品析。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3.该选段中共有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七、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参考答案一、略二、杨树壮丽木棉桂花松子三、棉棉花桐梧桐杨杨树桂桂花壮壮士四、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五、九种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金桂。六、1.南方活化石金桂2.huàshǒu 3.2南方七、示例:1.树大根深古树参天玉树临风独树一帜2.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附答案单元综合阶段训练(第七单元)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普遍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虽然作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一举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1.如图中蒋介石炮制的阴谋诡计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C)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三大战役2.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C)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3.在下列军事行动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D)A.北伐战争B.台儿庄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4.哪两支解放军部队在右图人物的共同指挥下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C)A.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B.西北人民解放军和华东野战军C.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D.东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5.这次军事行动发生在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其中一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 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军事行动是(C)A.转战陕北B.台儿庄战役C.挺进大别山D.百团大战6.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B)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C.解放战争打响了D.大决战开始了7.“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D)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天朝田亩制度》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8.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 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B)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9.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B)A.三大战役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抗美援朝战争10.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惟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B)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11.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的战役是(C)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所反映内容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图二反映内容发生在何时?对整个战局有何影响?(3)试分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2)时间:1947年夏;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南京和武汉。(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言之有理即可)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人127万人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 偏远地区材料二材料三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说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电视剧《解放》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答案:(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4)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单元综合阶段训练(第七单元)【阶段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内战爆发1、2、9、1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4、5、6、7、8、10、11、12、131.C根据题干材料中“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2.C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为了给自己发动内战赢得备战时间,毛泽东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和平、民主”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话题。3.D根据所学可知,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战役。4.C根据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 谭震林等人的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发起了淮海战役。5.C依据题干信息“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刘伯承”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项符合题意。6.B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7.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选D。8.B根据题干的“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和“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9.B本题考查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蒋介石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故选B。10.B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知识。通过时间“1948年”,以及阅读题干材料,我们可判断出当时蒋介石的心态很消极,出现这一心态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故答案选B。 11.C根据题干中“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12.解析:第(1)(2)问主要考查国民党进行重点进攻、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2)时间:1947年夏;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南京和武汉。(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言之有理即可)13.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可知,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图片反映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第(3)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 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答案:(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4)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单元综合阶段训练(第七单元)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普遍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虽然作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一举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1.如图中蒋介石炮制的阴谋诡计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C)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三大战役2.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C)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3.在下列军事行动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D)A.北伐战争B.台儿庄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4.哪两支解放军部队在右图人物的共同指挥下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C)A.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B.西北人民解放军和华东野战军C.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D.东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5.这次军事行动发生在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其中一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军事行动是(C)A.转战陕北B.台儿庄战役C.挺进大别山D.百团大战6.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B)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C.解放战争打响了D.大决战开始了7.“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D)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天朝田亩制度》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8.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B)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9.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 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B)A.三大战役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抗美援朝战争10.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惟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B)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11.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的战役是(C)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所反映内容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图二反映内容发生在何时?对整个战局有何影响?(3)试分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2)时间:1947年夏;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南京和武汉。(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言之有理即可)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人127万人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材料二材料三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说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电视剧《解放》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答案:(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4)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单元综合阶段训练(第七单元)【阶段训练】测控导航 知识点题号内战爆发1、2、9、1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4、5、6、7、8、10、11、12、131.C根据题干材料中“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2.C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为了给自己发动内战赢得备战时间,毛泽东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和平、民主”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话题。3.D根据所学可知,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战役。4.C根据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人的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发起了淮海战役。5.C依据题干信息“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刘伯承”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项符合题意。6.B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7.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选D。8.B根据题干的“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和“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9.B本题考查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蒋介石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故选B。10.B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知识。通过时间“1948年”,以及阅读题干材料,我们可判断出当时蒋介石的心态很消极,出现这一心态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故答案选B。11.C根据题干中“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12.解析:第(1)(2)问主要考查国民党进行重点进攻、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 (2)时间:1947年夏;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南京和武汉。(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言之有理即可)13.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可知,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第(2)问第一小问图片反映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第(3)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答案:(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4)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解放战争》单元检测题附答案单元综合阶段训练(第七单元)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普遍渴望和平,中国共产党虽然作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 年4月,渡江战役一举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1.如图中蒋介石炮制的阴谋诡计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C)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三大战役2.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C)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3.在下列军事行动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D)A.北伐战争B.台儿庄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4.哪两支解放军部队在右图人物的共同指挥下与国民 党军队主力决战(C)A.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B.西北人民解放军和华东野战军C.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D.东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5.这次军事行动发生在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其中一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军事行动是(C)A.转战陕北B.台儿庄战役C.挺进大别山D.百团大战6.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B)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C.解放战争打响了D.大决战开始了7.“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D)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天朝田亩制度》C.《中华民国约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8.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B)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9.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B)A.三大战役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抗美援朝战争10.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惟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B)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D.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11.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中,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的战役是(C)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2.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所反映内容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图二反映内容发生在何时?对整个战局有何影响?(3)试分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2)时间:1947年夏;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南京和武汉。(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言之有理即可)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拥有军队430万人127万人武器装备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材料二材料三电视剧《解放》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全面而又形象地告诉观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表现出怎样的态势。这种态势决定当时双方各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说它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3)材料三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选择了新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电视剧《解放》 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答案:(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4)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单元综合阶段训练(第七单元)【阶段训练】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内战爆发1、2、9、1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4、5、6、7、8、10、11、12、131.C根据题干材料中“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惠临陪都……共同商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2.C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 为了给自己发动内战赢得备战时间,毛泽东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和平、民主”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话题。3.D根据所学可知,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平津战役。4.C根据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人的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发起了淮海战役。5.C依据题干信息“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刘伯承”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项符合题意。6.B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7.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选D。8.B根据题干的“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和“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9.B本题考查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蒋介石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故选B。10.B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知识。通过时间“1948年”,以及阅读题干材料,我们可判断出当时蒋介石的心态很消极,出现这一心态的原因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故答案选B。11.C根据题干中“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12.解析:第(1)(2)问主要考查国民党进行重点进攻、千里挺进大别山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2)时间:1947年夏;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南京和武汉。(3)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言之有理即可)13.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可知,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 第(2)问第一小问图片反映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第(3)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答案:(1)国民党处于优势,中国共产党处于劣势。国民党处于战略进攻地位,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地位。(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战略上由防御转入进攻,战场也由解放区转到了国统区,继此事件之后,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了进攻。(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的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4)历史和现实都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