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一)学材准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理解称象的方法。2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二)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称象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称象的过程。
2学生认知起点分析:称象其实用的是量的守恒的原理,这对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有点抽象,因此把这一课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而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三)学习策划:第一课时目标一:认识“曹、称”等15个生字。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先……然后……再……最后……”说称象的过程。目标三: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目标四:会写“底、柱”等9个字。达成目标目标一:认识“曹、称”等15个生字。环节一:自主阅读(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环节二: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环节三: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先……然后……再……最后……”说称象的过程。环节一: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环节二:理清脉络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一、课文细读1、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段(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3.刚才,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环节三:拓展延伸: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目标三: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环节一:反思促学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3.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这就是这个小故事意义所在。4.课下大家可以上网或从课外书中了解更多有关三国及曹操、曹冲知识。目标四:会写“底、柱”等9个字。环节一:了解本课所学写生字并组词环节二:分解指导1、观察“柱、杆、称”的共同之处,指导书写2、观察“站、船”的共同之处,指导书写
3、比较“岁、然”两字的异同,指导书写4、观察“底”字的结构特点,指导书写反馈目标练习题及检测题的设计A类:按课文内容填空。先把大象赶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B类: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C)大象有多重呢?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四)板书设计:称象↙↘官员们曹冲造大秤象上船画线象上岸宰大象装石头齐线称石头↓↓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五)教后反思:郑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