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ID:822791

大小:27.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5.玲玲的画小语一组周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以及“玲玲”和“叭”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以读为主线,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突破方法:采用情境设计,情感体验和朗读感悟法,玲玲心情的变化。教学难点: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突破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教学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2、生词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孩子画画特别棒,今天特地选了其中的两幅作品,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看看这是谁的作品?那这一幅?还有这幅,猜猜它的作者是谁?嗯。猜对了。今天老师还把玲玲请到课堂上来了,快来和她打个招呼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件:25《玲玲的画》,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讲解“玲”字的写法。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1.学习生字 (1)检查自主认字情况(2)互帮互助解决不认识的字(3)你指我认,学生互相评价(4)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词语2.自由读文三.细读感悟(一)画好作品,体会“满意”1.挂图出示第一幅画(1)读第一段,体会玲玲的心情(2)指名读第一段,读出玲玲的高兴和满意。(3)理解“端详”,指名做动作表演,用端详说话练习(4)齐读.(二)弄脏作品,感受着急出示第二幅画1.体会意外。2.自由读第4段,自悟人物心情。3.指名读,读出伤心难过4.同桌互读,体会难过5.分角色读4-6段(三)画更漂亮,再悟“满意”1.自由读7-9段。2.用横线勾画爸爸的话。3.指名读,爸爸是怎么和玲玲说的?谁愿意当一当慈祥的爸爸,体会爸爸的慈祥。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情。5.出示第三幅画,与第一幅画比较,哪个更漂亮?为什么?6.体会人物肯动脑筋。玲玲“想了想”,说明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名说。7.引导用“懒洋洋”说话,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满意心情。8.设问:如果你是玲玲,你还会想到哪些办法? 9.朗读第10段。你们和玲玲对这幅画都很满意,那这幅画得奖了吗?来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我们二5班的同学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看,他们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小黑板出示:1.女同学的裙子被桌子勾破了,你能用上爸爸的话来帮帮她吗?2.男同学的数学只考了60多分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老师还要奖励奖励大家,送给你们一句名言。[小黑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动脑筋,定能使你变得更加聪明。]五、布置作业1、抄写“读读抄抄”中的句子。2、课下,把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和同学们一起演一演。六、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高兴——伤心 ——满意     肯动脑筋,坏事变好事七、教学反思《玲玲的画》本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题材贴近学生生活,讲的是小姑娘玲玲用心画完一幅参赛作品后,不小心颜料把画弄脏了,在她着急得不知所措时,爸爸引导她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故事。故事虽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但生动,孩子喜学,乐学!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学生活动面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需加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