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ID:822992

大小:3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必须扎实扎根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而不能孤立或游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时,我始终关注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注重课堂生成,注重在朗读中求知、悟情、启智。同时,我还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理解重点,拓展思维。因此,很好地完成了教学预先设计的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纵观整节课,气氛和谐,情感激荡,思维活跃,处处洋溢着激情与理智之花,有点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究其原因:一、备得深,导得精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先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情思。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阅读教学就要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或文本中人物那起伏的情感。备课时,我紧扣玲玲和爸爸情感变化的语句进行设计:先让学生找出文本中表示情感的词语,再读出蕴含人物情感的话语,然后感悟人物情感变化的原因。为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启智,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情感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上课伊始,如果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求知欲,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何有创造性地导入本课?着实让我费了一番脑筋。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但费时;谈话导入,简洁明了,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图画导入,能激起学生兴趣,但易走入歧途。几番易稿,最后定为播放音乐,谈话导入。这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为板书课题,指导读写设置铺垫。从课堂实效来看,播放音乐,谈话导入的设计最合本课实际。请看案例:1、播放音乐,谈话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听的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小小姑娘)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屏幕右上角写了:欣赏歌曲《小小姑娘》)真聪明!今天老师把小小姑娘请来了。瞧,她正大步朝我们走来。(播放课件,点击声音:大家好,我是玲玲!)小朋友,你们该怎样说?(你好!玲玲。玲玲,你也好!)玲玲,你好!我是吴老师。现在,我和小朋友们正准备学习你的故事。小朋友,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吗?(玲玲的画)2、板书课题,指导读写。玲玲的“玲”怎么写?(王字旁加个“令”)玲玲是个漂亮的女孩,我们可要把它写漂亮些哟!王字旁写瘦小点,“令” 字写宽大些,这样写出的玲字才正确,美观!(学生练习)会写还不行,还要会读,我们一起对着玲玲图像叫叫玲玲,好吗?(玲玲)大声点。(玲玲)再大声点。(玲玲)你看,我们把玲玲叫笑了。二、关注学生,注重生成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的过程。教师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以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我在教《玲玲的画》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删除了“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圈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这一环节。在检查完读文后,我发现学生朗读水平一般,我就及时播放带文字的带读音的动画片,并要求学生轻声跟读,随后告诉学生怎样朗读的窍门:眼看文字,脑想图画,口读文字。并增加了学生用此种方法练读这一环节。随着课件的渲染,随着朗读的深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对文本感悟的增强,课堂越来越活跃,学生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我的教学完全顺着学生思维而动,以致不知不觉地解决了“这儿”的词意,生成了“金手指”一幕,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玲玲喜悦心情产生的原因,《我家的一角》获一等奖的原因。(在爸爸的指点下,污渍变成小花狗,使原来的图画《我家的一角》不仅变得更漂亮了,还增添了家的温馨。)三、注重实际,合理拓展拓展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造就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但拓展的不好,只会在原地打圈圈,有画蛇添足之嫌,无功而返。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根据学生认识具有直观性,联想的现实性,我先让学生观看课件《乌鸦喝水》,然后让学生依据乌鸦喝水的故事,联系课文的中心句,口头填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____事往往能变成____事。因为学生有文本中的故事和课件《乌鸦喝水》的情节作依据,学生在老师的稍微点拨下,就填出了:喝不着水,喝着水;不可能,可能;困难,容易;悲伤,高兴等词语。课堂充满了灵性,闪耀着智慧。四、巧用媒体,注重朗读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读来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从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发现坏事变好事的窃门。为此,我安排了六个“读”的环节:①自读,感知文本。②选读,读出兴趣。③跟读,读出节奏。④练读,读出方法。⑤分角色读,读出体会。⑥齐读,读出语气。正因为读的充分,读的透彻,文中的难点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课堂才会精彩纷呈。亮点之处,必有失误之所。思考许久,觉得最大失误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以致于,忘记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归纳性描述对学生的学习作一番回顾,把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回顾精彩之处,思索失误之所,心中感慨万千。归纳之:上好一堂语文课实在不易。吾辈则须策马扬鞭自奋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