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因果
加入VIP免费下载

红楼梦中因果

ID:823830

大小:202.7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分离聚合皆前定----浅析《红楼梦》中的因果◆曹雪芹叙因果合情合理细心的阅读不难发现,《红楼梦》中,不管是写实的情节还是寄托于神话想象的情节,都设计了很多因果联系,并且这种因果不仅仅体现在情节的照应上,还体现在曹雪芹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上。有人说,这是一种封建的因果思想,既是不符合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但是我们应该结合文本和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更客观全面地来看待《红楼梦》中的善恶因缘,而不仅是简单地把它归为封建思想糟粕对曹雪芹思想的影响。我的理由有两点:一.曹雪芹处处这样苦心安排,实为情节开展的需要和小说叙事特点的需要。大家知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曹雪芹无法把心中想到的,眼中看到的都实写出来。以此他煞费苦心安排了很多本来不是原因的原因。比如黛玉为宝玉还泪。这一点我会在后面再写到。他用了神话的方式引出故事,把《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幻化在真真假假之间,以这种方式来保全这部小说的流传。既然我们连神话都能接受,为什么要对曹雪芹在情节上的一些因果安排对他加以苛责呢?二.这种因果安排体现了曹雪芹朴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点,这何尝不是中国古代广大善良人民心中的期待?他们希望那些昏庸无能,甚至为非作歹的封建官吏都得到上天的惩罚,而心怀体恤之情的好人都能够颐养天年。而对于读者来说,如果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即使不是冲着回报,自己从此多多行善,也是社会的一项福祉。◆绛珠仙草还泪水善有善报先来看《红楼梦》中最紧要的一对人物关系是怎样的由来:《红楼梦》卷首,曹雪芹即借甄士隐夏日午倦入梦听到一僧一道的对话讲述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神话故事: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得换成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一段绛珠愿以一生眼泪偿还神瑛甘露之爱的情缘,就是《红楼梦》中男女主角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神话渊源。 林黛玉在寄居贾府期间常年以泪洗面,这些眼泪的成分是什么?它既有黛玉深感寄人篱下的孤苦,又有对世事无常季节更替的感伤,但是更多的,还是源于黛玉的心结:她与宝玉之间的倦倦情愫。怕宝玉不懂自己的心意,哭;怕大观园里别的女子和宝玉亲近,哭;怕两人的未来飘忽不定,哭……黛玉的一生都是来还泪的,第四回里写她的词说“想眼中能有多扫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留到夏”,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泪水的林黛玉,就正如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林黛玉的《红楼梦》。当她泪尽之时,就是生命的终结之日,绛珠仙子的这一段尘世情缘,也就终了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红楼梦》中众人的命运,也是包含着深刻的因果关系的。这一点,曹雪芹完全没有要隐晦的意思。在第四回警幻仙子所制之曲中,《飞鸟各投林》这支分明地告诉了我们,且看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支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也是大观园里众多女子悲剧命运的概括。史湘云是贵族之家的千金小姐,但家业已经衰败;薛宝钗家资巨富,但已挥霍殆尽;巧姐临难遇恩人,得以死里逃生;妙玉冷眼看人世,落得身陷泥淖中;贾迎春抵债嫁给孙绍祖,被活活折磨而死;林黛玉为宝玉泪尽丧身;秦可卿饮辱自缢;贾探春避祸远嫁;元春身封贵妃而不得善终;李纨因子得贵也实侥幸;贾惜春看破红尘,削发为尼,遁入空门;王熙凤执迷不悟,机关算尽,结果送了性命。凡此种种,形形色色。这一支曲子中,着意比较了集中概括了几种人败家之前的表现和之后的的命运。为人善良的,多得以侥幸保得性命,为人不善的,则遭到了厄运。这首曲子固然蕴含了性命因果的逻辑,但是又何尝不是对世事无常的悲叹和为贾家——这个封建大家族中众多绝色女子所唱的挽歌?纵然曹雪芹能够改变小说的情节发展,却也对现实中的悲剧无能为力。不要忘了,曹雪芹本身,正是这样的社会的受害者。他的因果观是对封建黑暗中无从把握的个人命运的认命吗?如果是,黛玉为什么要死?其实,他只是默默地给这一出悲剧披了一袭世人熟悉的外衣,让看官觉得这出剧似曾相识,只有真正的知音,才能解得这其中滋 味。我认为,这里写的人物因果固然是因果,但是曹雪芹的本意并不是要宣扬这种思想,他只是借用了一次,不过作者的中心思想不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话题。红学家们也多有争执。◆善良巧姐修得善缘要说起曹雪芹在小说中是怎样不着痕迹地安排人物命运的前因后果的,在此举一个例子,就是巧姐的命运。《红楼梦》里列入金陵十二钗的巧姐由于年纪尚小,性格尚未形成,所以在书中处于陪衬地位。书中提到巧姐娇贵多病,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凤姐因巧姐又病,想起要刘姥姥给她起个名字,说“……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她。”刘姥姥听她刚好是生于七月初七,就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这一段同时涉及刘姥姥和巧姐的描写,已经为最后刘姥姥对巧姐的施救设下了伏笔。但是第一次读到这里的读者未必能猜到,为小孩子起名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的人虽然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乡下来攀亲的老妇,但是还是因为她的质朴的幽默感,成为博取贾府众人一笑的受欢迎的角色。这期间,王熙凤还算是慷慨地接济了他们一家,每次来都总是送些礼,让她带回去扶持家用,按照曹雪芹的意思,王熙凤为巧姐积下了功德,才有了后来贾家衰败后刘姥姥对巧姐的解救。虽然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红楼梦》原本的结局,但是可以从前文的提示中做出一些合理推测。根据书中第五回宝玉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画有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其判词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里”刘氏”就当然是指刘姥姥了。”“巧”是相关语,指在贾府“势败””家亡”后,巧姐最后无依无靠被她的“狠舅奸兄”勾通企图把她卖入烟花巷时,碰巧遇上了受凤姐救济过的刘姥姥把她救走的事。刘姥姥成了她的“恩人”。后来,刘姥姥把巧姐招入家里,与板儿结成夫妻。板儿靠耕作家里的“两亩薄田”,巧姐靠勤劳纺织,在荒村里过着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红楼梦》十二支中写巧姐的叫《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前代为后代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即是说贾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得到好报——由刘姥姥救巧姐出火坑。◆大师之作藏高妙之笔《红楼梦》中内容丰富,虽然后八十回失散,但几乎每个主要人物的结局都能从前面章回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出一点苗头,也幸得曹雪芹的因果思想贯穿全书始终,才给了后世的探佚研究者更接近书目本意的可能。不得不承认,《红楼梦》这本书的趣味,也部分地源于此。当我们读红楼读到某些情节,对照前面章节中似乎无关紧要的内容,忽做顿悟之感,真是忍不住想要赞叹一句:雪芹兄,大师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