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欣赏课程论文上了一个学期的红楼梦欣赏课程,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应该是林黛玉了。林黛玉是《红楼梦》中褒贬最多的一个人物,是曹雪芹包含着血与泪精心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一定叛逆思想的典型。她本身是一个柔弱的女性。而她却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用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为了突岀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岀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纵然林黛玉拥有娇美姿容,但真正令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美丽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她到贾府时,年纪并不大,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在得知外祖母不喜女孩子读书时,改口称自己未曾读过几本书。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诗思敏
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岀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小组,她的性格中虽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非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黛玉时,她很是气恼,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认为拿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封建阶级思想表现了出来。林黛玉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做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为人谦和。她从来不会对人恶言相向,即使对“下人”也从来没有耍过威风。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一一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
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林黛玉的命运是悲催的,自小先后丧母丧父;一生居人篱下;与自己深爱之人终不得善终,孤独终老;深受封建社会的压迫,想反抗却力不从心,最后自己也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太多的因素积压在了一个小女孩身上,最终导致了林黛玉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