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徵进来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朽,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思考: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如何?
作者简介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二解题背景及解题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林苑,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听录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求木之长浚源载舟塞源壅蔽谬赏
研读第一段
第一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补充注释与简析一注释:固:使动用法厚:厚实况:何况二简析:1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2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感叹句,简洁有力.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思考题: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答: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研读第二段
第二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所有的国君,承受上天(赋予的)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成功就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的人。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可以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补充注释与简析一注释繁:多纵情:放纵感情二简析: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3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思考题: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研读第三段
第三段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⑥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⑦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⑧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⑩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翻译: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加重视吗?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自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河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欢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地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安逸的生活,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①宽宏大量而又严肃恭谨,②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③态 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④具有才干而又办事认真,⑤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又刚毅果断,⑥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⑦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节,⑧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⑨坚强勇敢而又合符道义。
在论述到《尚书·皋陶谟》之“九德”时,金履祥《尚书表注》曾说:“九德凡十八字,而合为九德者,上九字其资质,下九字则进修,亦有德性之全美者,宽者易弛,宽而坚栗则为德;柔则易弱,柔而卓立则为德;谨厚曰愿,愿者易同流合污而不庄,愿而严恭则为德;治乱曰乱,乱者恃有治乱解纷之才则易忽,乱而敬谨则为德;扰者驯熟而易,扰而刚毅则为德;直者径行而易讦,直而温和则为德;简者多率略,简而有廉隅则为德;刚者多无蓄,刚而塞实则为德;强者恃勇而不审直宜,故意强而义为德也。”《皋陶谟》采取了以德配性情的做法,一一加以修炼,有深刻的道理,并且笔者相信那一定是现实经验的有效总结。否则,“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理想在性情的修养上就很难实现。
补充注释与简析补充注释与简析自戒:自我克制乐:意动用法纳下:采纳臣下意见正身:端正自己的品德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小人能:动词作名词
简析:1、提出“十思”的内容:2、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垂拱而治.戒奢侈(第1、2条)戒骄傲(第3、4条)戒纵欲(第5、6条)戒轻人言(第7、8条)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思考题:1“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3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总结: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请你谈谈,魏征说的“十思”在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答:(略)
作业1熟读并背诵2结合自己的见闻,谈谈学习“十思”的现实意义。3找出本文中有活用现象的词语,并作出解释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