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登鹳雀楼》。2、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一步一步、一步一步登上了鹳雀楼,在鹳雀楼上,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读一读古诗。(生读)[幻灯片]二、学习古诗学习一、二两句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幻灯片]生:诗人看到了太阳。师: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生:这是傍晚的太阳。师:白日就是傍晚的太阳。谁来读一读这个词,生:读词。师:是啊,太阳收起了他那刺眼的光芒,缓缓西沉,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幅太阳落山时的图片,(幻灯片)师:你有什么感觉?生:我觉得太阳很美。师:美在那儿?生:太阳通红通红的,太阳把云都染红了。师:多美的景色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白日的美吗?,(生读)师点评:多美的白日啊!2、师:诗人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了什么?生:黄河。(出示幻灯片)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黄河水上下翻滚。师点评:波涛滚滚的黄河。生:我看到了黄河水流速很快,师:一泻千里的黄河。生:我看到浪很大,师:波涛汹涌的黄河。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读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3
3、过渡:简笔画板书,登上鹳雀楼诗人看见了鲜红的太阳,看见了连绵起伏地群山,看见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多美的景色啊!他激动万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幻灯片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轻轻地读,静静地想,读了这两行,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生:依山尽入海流4、聪明的小朋友能提出疑问,也能解决疑问,让我们带着疑问来欣赏图片,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生:太阳慢慢往下落。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生:太阳落到山的后面去了。师:太阳看不见了。生: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5、师:现在“依山尽”的意思你弄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生:依靠着山慢慢往下落,最后看不见了。这里的“依”就是靠着,“尽”就是没有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6、师:太阳就是要告别群山了,就是要告别眼前的美景了?此时的太阳会说什么呢?生:再见了群山,我明天还会来。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舍不得离开。7、师:鲜红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依依不舍地往下落,你能把这种美的景色通过朗读读出来吗?生:读,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读。8、师:诗人不仅看到了鲜红的太阳,还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阳光下,黄河水奔腾不息地流着,他要流向哪里呢?[出示幻灯片]谁知道?生:黄河水流入大海,你看得真认真,[幻灯片出示诗句黄河入海流],:“入海流”的意思你弄懂了吗?(流入大海)这一句你会读吗?点评:老师仿佛看到了那波涛汹涌的黄河,一泻千里的黄河水流入了大海,黄河水浩浩荡荡。9、[幻灯片出示诗句]谁能把这两行连起来读?(点评:多美的景色啊!)10、这两行诗的意思你们弄明白了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敢站起来说给大家听?(点评:你真是太了不起了)11、配乐朗诵:苍翠的群山静静地等待着鲜红的太阳,鲜红的太阳亲吻着苍翠的群山,那波涛汹涌的是归家的游子,遥远的那边是大海正敞开她母亲的怀抱。学习三四两句1、诗人看见了这么美的景色,其实还有更美丽的景色是诗人所看不见的,想想哪些景色是诗人看不见的?2、这么美的景色,诗人想看到吗?他有什么办法?[幻灯片出示后两行诗]3、诗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诗人非常想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生:欲、千里目、穷。3
4、师:欲就是想要的意思。穷就是尽。千里指多远?是真的一千里吗?这是夸张的手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5、师:你能把诗人的这种迫切心情通过朗读读出来吗?生读6、师:诗人想看到更远地方的美景的办法是?生说更上一层楼。师:“更”什么意思?诗人仅仅是上一层楼吗?那是更高的地方,这时诗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明白了吗?师板书:站得高,看得远7、师:短短的两句诗,揭示了一个多么深刻的道理,请你读读这两句,一、总结。诗人登上鹳雀楼,收获很多,既欣赏了美景,又懂得了人生哲理,哪两句写了诗人看到的美景?那两句写了诗人懂得的道理?这首诗也正因为具有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流传千古,经久不衰。让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这首诗。生配乐读谁能看着板书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生背诵二、延伸。我国古诗源远流长,犹如浩瀚的海洋,像《登鹳雀楼》一样,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揭示人生哲理的还有很多,咱们先睹为快,再来看一首,教师朗读《题西林壁》希望小朋友们多读诗,多背诗,全身心投入到诗歌的美妙世界中去。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古诗,与班内伙伴朗诵交流,办个“小小故事会”。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