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实验学校二语学科集体备课课时教案教学内容 17登鹳雀楼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课堂设计修改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1、(课件示鹳雀楼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游览,看,谁知道这是哪里?示“鹳雀楼”词,指名读。2、猜一猜名字怎么来的?说名字来历:“鹳”是一种形状像鹤的鸟,传说这座楼上经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因此人们给它取名为“鹳雀楼”。3、这座楼在山西省永济县,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时,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登鹳雀楼》。“
4、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雀”和“楼”。指导朗读。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鹳雀楼的美景了,那,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吧。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2、读通诗句。自己大声读课文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不打结。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老师下面来检查。1、检查生字同桌互相配合检查生字表中的生字读音。2、检查读诗开小火车读每句诗,注意引导读出诗的节奏。3、那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好呢?指名读,齐读。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谁来说说,你在楼上看到了那些景物?(学生看图,自由表达看到的景物。)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傍晚落山时的太阳。)太阳怎样呢?看图,读句,想。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黄河水流是什么样的呀?出示图。指名说。谁再来说说这句话描绘的情景,争取用上我们说过的词语。听声音,那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势吗?指名读,齐读。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落下去,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这景色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呀!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5、这时候,诗人就想,我真想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那该怎么办呢?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理解:欲、千里目的意思。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这是因为——?让生试着说说。出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指导读,评。“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激励我们不断攀登高峰。齐读第二句,评: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的决心。四、想象意境,吟咏背诵1、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读,边想象画面。2、小朋友自由练读,可适当加上动作,等会比赛读,
老师还帮你们准备了配乐呢!。3、请几位小朋友上台配乐朗读(适当加动作)。男女生赛读,教师评价。自由练习,指名,赛读(适当加动作),齐读。五、识字写字1、出示8个生字,指名领读。2、指导写“欲”、“楼”两个生字。①出示课件观察字形,找关键笔位。②老师黑板上范写,相机指导。3、学生描红,写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生字。2、巩固所学内容。一、复习检查1、指名背诵课文。二、教学生字词1、出示生字。楼依雀入目欲穷更指名读上面的字。2、引导用生字组词。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入(进入入门出入)穷(穷尽贫穷穷苦)3、教学字形。(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
(2)讲解“雀、穷、更、依”的笔顺。1、指导书写。2、学生练习描红。三、课堂练习1、读一读,再抄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2、据句意说出诗句。(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4)再登上一层楼。()3、完成《语文补充联系》教学板书17登鹳雀楼站得高,看得远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