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四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
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