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古诗教案20篇登鹳雀楼正文第1部分大班古诗登鹳雀楼教案设计设计意图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而,这节课重在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古文不在枯燥。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29
2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记忆古诗,培养幼儿探索精神。3体验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节奏感。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记忆古诗,培养幼儿探索精神。活动难点体验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节奏感。活动准备幼儿画册活动过程29
1看图理解诗意引导幼儿看书指字朗读古诗。要求幼儿要点一个字读一个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图理解古诗的意思。(太阳在西方慢慢地落山了,黄河奔流向东方,直入大海。如果要想看得很远很远,那就要站得更高,再上一层楼。)2动作记忆古诗。先由教师给出指定的动作读古诗。拍手读古诗。拍头,拍肩,拍腿读古诗。3用四二拍和四三拍不同的节奏读古诗。29
由教师教给幼儿不同的节奏读古诗。帮助幼儿感受四二拍和四三拍的不同。4引导幼儿创造动作读古诗。启发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读古诗。5检查幼儿学习情况。幼儿和老师围成一圈。由老师开始,接诗句。了解幼儿的'熟悉程度,并给幼儿适当的鼓励。活动延伸在语言区张贴《登鹳雀楼》古诗挂图,鼓励幼儿进行兴趣识字和指字朗读。29
附: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注释29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6.穷:尽,使达到极点。7.千里目:眼界宽阔。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第2部分29
大班《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29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生交流。29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学生动脑想办法。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学生齐读“鹳雀楼”。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29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生(齐):登到最顶层!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29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三、指导朗读古诗。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29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四、学习古诗。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3、读一读前两句来。29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当然,诗人王之涣他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课件出示)29
1、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2、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3、学生练读。4、自由背诵。其实,王之涣有一首诗也很有名,这是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别》。出示古诗,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并背诵下来。(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领的一个好机会,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出示:29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送 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学生群情激昂,背诵熟练而投入。)七、同学们,你们背得太投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相信大家还能背许多唐诗,将来一定也会写出很多好诗,说不定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呢!最后老师祝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29
八、学生在充满期待中下课,并喊出班级口号:“我成长我快乐!”(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背诗比赛仅仅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诗,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课外,而小结时教师的拓展延伸必会在学生中掀起一股背诵古诗的热潮。)附参考资料★鹳雀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建在山西永济县(原山西蒲州),前临中条山,下瞰黄河,楼高三层,建成时有鹳雀在上栖息,后被河水冲没,目前正在重建。29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有关西部边疆的诗特别有名,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意境极为深远。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最著名,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简析,登鹳雀楼》的诗眼在一“穷”字上。“穷”,“穷尽”的意思。作者好像站在极高之处,俯瞰世界:平视,则见日没西山,一片残阳余晖;俯视,则见黄河回折入海,一曲奔腾乐章。然若想望到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就要再登高一步,展现一副男儿胸襟!末尾两句,也被人们作为一种追求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第3部分大班古诗教案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29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难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29
学生:预习课文: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励找四字词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29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生再读古诗。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29
生:白日依山尽。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生:黄河入海流。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能看着这样的情景背诵吗?练习背诵。三、书写生字。1、师:调皮的汉字娃娃要孩子们送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29
2、今天要求写的汉字娃娃很少,你能写好吗?找找这些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交流写字要领。3、师:咱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生摆好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然后开始书写,努力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4、生写完以后,展示,交流,评奖。四、作业设计:1、默写古诗。2、读读王之涣的其他古诗。【板书设计】29
5.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看得远教学反思:29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背的差不多,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就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连长句子都读不好,怎么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没有底。但是我这知道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有了新的启发。1.交给孩子识字的主动权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登鹳雀楼》这四个字,我问他们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准备做什么?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接着我又问:“他登上鹳雀楼之后都看到了什么?哪个字可以看出来?”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阶段。马上我又进入阅读。2.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读。当学生能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时,我就不失时机地问:“站的高真的能看的远吗?”好多同学说是的,也有的说不是,借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得出了结论。“站的高才能看的远”此时我的目的也达到了。第4部分大班古诗登鹳雀楼教案29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2、学习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活动准备:PPT、Flash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学习吟唱古诗。活动难点: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活动过程:29
一、导入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师:噢,看到了一座塔楼。其实,这座塔楼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登上了这座鹳雀楼,看到了很美丽的景色,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古诗《登鹳雀楼》。2、欣赏古诗师: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才可以写下这么美的古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吧!二、理解古诗大意29
1、出示落日图片,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师: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那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呢?师:太阳挨着大山慢慢地落下了。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白日依山尽”这句诗句。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2、出示黄河图片,理解诗句“黄河入海流”。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师:这条河叫黄河,黄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黄河入海流”。出示诗句“黄河入海流”。2、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9
师:现在诗人站在鹳雀楼的底楼,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那他该怎么办呢?(走到更高的楼层上,就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了。)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幼儿吟唱古诗1、欣赏吟唱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吧!2、认字吟唱:根据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诗3、动作表现师:现在我邀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古诗的内容。(请个别幼儿演示)四、结束总结29
师:古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今天回家有一个任务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这句话的好吗。29